康熙將條陳“啪”的一聲,丟在几案上,跟趙昌道:“朕要聽貝勒府要賬的後續,至於貝勒府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以後就不用報上來了。”

趙昌應著,退了下去。

康熙忍不住跟梁九功抱怨道:“在朕跟前,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頂樑柱,真是好意思?要賬就要賬,按照規矩叫賬房私下過去就是了,還直接打發司儀長,生怕旁人不曉得他在防備著旁人賴賬!”

要是賬多還罷了,結果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的賬,硬是讓他弄出千八百兩的氣勢。

半點兒體面都不給人留。

回頭旁人找了機會,自然也不會給九阿哥留臉面。

梁九功想了想九阿哥的脾氣,道:“九爺是急性子,估計也是圖省事兒,不想跟旁人家扯皮。”

康熙輕哼一聲。

這是不想扯皮麼?

這壓根就是不想跟宗室走動了。

還真是夠省事了。

他拿起方才放在桌子上的條陳,將九阿哥一日動靜仔細看了。

這打發曹順清賬應該就是九阿哥心血來潮。

還是這樣毛毛躁躁,遇事想不長遠。

但凡她福晉在身邊,也應該會勸一句的。

不過想著董鄂氏那“唯夫命是從”的行事,也未必勸。

如今部院封印,御前政務卻沒有停。

康熙不得空,要不然的話,真想要將九阿哥傳到御前教訓一頓……

*

九貝勒府,正房西稍間。

九阿哥正在見曹順。

曹順性子穩重,自然不會在九阿哥面前添油加醋,不過也沒有為那些國公、將軍遮掩。

他出去行走,代表的九阿哥的體面,那些人以為擠兌的只有他麼?

打狗還需看主人。

那些人在他面前不忿,難道不曉得他會稟告九阿哥麼?

他們曉得。

他們也想要讓九阿哥曉得他們的不滿。

九阿哥聽了,嫌棄道:“這也是黃帶子爺?欠債還錢的道理都不懂,上門清賬還甩臉子,怎麼好意思?日子精窮,就管住那張嘴好了!”

京城習俗,家家都存冬儲菜。

大白菜跟蘿蔔管夠。

哪裡就要去外頭菜鋪買菜?

既是嘴饞,那清賬不是應該的?

掛著宗親,可許多人都沒見過面,就想白吃白喝,憑什麼?

九阿哥想起舒舒的產業,都是掛了牌子,“童叟無欺,概不賒賬”。

在京城的買賣行裡,也算是獨一份了。

誰叫旗人多是鐵桿莊稼,按月領錢米,沒有積蓄,就養成了愛賒賬的毛病。

左右下月錢米到了,就能將上月的賬了了。

至於錢米都清賬了,生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