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隱憂(求雙倍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三人跟“宰相房”關係素來親近,想要見見新姑爺,張英就打發孫子過來請福松過去。
福松就跟著張若霖去了。
福松道:“族長不是老大人這一房麼?”
張若霖道:“一直是宗房管著族中事,如今這位族長,是位廷字輩的族伯父……”
福松點頭,這也是漢人跟滿人不同。
漢人講究嫡長,不管那一支的兒孫是否成才,族長都在宗房傳承。
滿人講究強者為先,家族的領頭人不是固定的。
不過這種宗族的制約,只限於對尋常族人。
像張英家這一房,出了大學士,兒子輩如今也是出了雙進士,那所謂族長,對這邊也只有客氣的。
果不其然,到了客廳,福松就見到三個老爺子。
那位族長輩分不高,可年歲跟張英相仿,跟其他兩位也差不多。
張英的兄弟是四姑娘的親大伯跟親叔叔,對著宗親侄女婿雖有禮,可也端著長輩範兒;族長這個平輩,雖也年過花甲,可見了福松,就很是客氣了。
福松這樣的品貌,實沒有什麼可挑剔。
十九歲的四品官,這入仕的起點,就已經是許多人一輩子熬不到終點。
更別說他還背靠著皇子姐夫。
福松十六歲出仕,如今當了三、四年差,這接人待物,就不是張若霖這樣的書生能比的。
不管這幾位提及什麼,福松都能接上。
他的話不多,可只要提及一個話題,不管是黃淮治理,還是聖駕南巡,或是去年江南盱眙三縣水災等,都能說言之有物。
這樣的談吐,就是大家氣象麼?
張家幾個族人打著眉眼官司,各有思量。
早先都說滿人不愛讀書,即便這位新姑爺頂著八旗舉人的身份,也沒有幾個人當回事。
眼下瞧著,還真不是草包。
他們言語中更客氣幾分。
張英看著福松,想著京城風氣,茶館酒樓,各種扯閒篇,什麼國家大事、王公陰私、大臣內院,沒有大家不念叨的。
這樣的氛圍,別說是出仕,就是沒出仕,訊息也比外頭的人靈通。
這樣的風氣,這些年有往民間蔓延的趨勢。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眼下的朝廷畢竟跟前朝不同。
旗人議論國事是扯閒篇,民人議論國事呢?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要是說過了,就有居心叵測之嫌。
張英看了眼族長族侄子,還看了眼長孫。
回頭要跟族長提及此事,約束好張家子弟,謹言慎行,專心舉業,莫提國事,省得輕浮招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