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不興換選單。

總不能主子想吃什麼了,到膳房一問,沒有食材,那多掃興。

所以這食材都是固定的,主子人想要點菜,也從這上頭來。

提及洞子菜,九阿哥想起了小湯山,跟金依仁道:“回頭你安排兩個妥當人,去小湯山行宮準備修建洞子房事宜,直接去爺的別院裡取經,比照著爺家的規模,按照四倍、六倍的規模籌備,將耗費銀子核算出來,產量也算出來,回頭看看宮裡的供應是多少,富裕多少……”

既是供應宮廷,這個就不必富裕太多,因為也不好拿到外頭販賣,否則不恭敬。

可是也不能緊巴巴,這種菜跟種地似的,收成保不準,可高可低的,出了虧空就不好了。

“按照宮裡供應的一倍半預備吧,富餘的可以備著御前賞人……”

九阿哥道。

御前愛往下賞賜東西,宗親長輩與大學士、尚書等老臣。

冬日賜炭,夏日賜冰,過年賜福,平日賜御膳。

金依仁應了,心裡卻是滴咕。

一倍半,這應該就是九阿哥給自己劃的線了。

聽說早年御膳房採購那邊,是按照宮裡供應三倍的數量採購的,防止損耗。

畢竟是供應貴人的,不能有瑕疵。

可是等到九阿哥管內務府,這個標準就降到了一倍三。

損耗不允許超過三成。

報了損耗的東西,也要統一處理,單獨入賬。

為了這一條,多少人不滿,可是九阿哥是怎麼做的?

那單獨入賬的“損耗”按照市場價處理,所得銀錢,就是該部門上下當月茶水費。

從當頭的幾個人吃獨食,變成了雨露均霑。

這就是為什麼九阿哥的口碑在內務府兩極反轉的緣故,有資格與九阿哥打交道的高層,對九阿哥只有怨的,可偏偏不敢露出來,只能憋著。

下頭尋常司員,則只有念九阿哥好的。

九阿哥囑咐金依仁一句,就撂下此事,又說起園子裡清淤之事。

“聖駕月底會回宮,到時候將清溪書屋前後池清淤,工期別拖延幾日,爭取一日完工,還要散味兒呢。”

四月初一聖駕要謁太廟。

太廟在皇城裡,宮城外。

謁太廟之前還要齋戒。

所以聖駕月末的時候要提前回京。

金依仁應了。

這會兒功夫,富慶來了,道:“九爺,值房的官員都陛見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