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九阿哥給的啟發(求保底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早年河道工程主要是治理黃河,這幾年才抽出手來治理永定河。
十三阿哥還罷,這兩年跟著巡了幾次永定河,對於這些變化早已見識過,太子上回隨扈巡永定河還是三十二年。
當時從大阿哥到八阿哥都隨扈,永定河還未開始治理。
當時看著沿途河堤很是不成樣子。
現下看著,好上太多,也栽了不少楊柳。
太子道:“恭喜汗阿瑪,永定河工事已經快好了,可保京畿二十年無水患之憂。”
要不然水滿京城,就太狼狽了,朝廷也丟體面。
康熙搖頭道:“一年年的,多少銀子砸進去,在面上自然要光鮮,朕不求二十年,只求安穩十年,就算他們功成。”
十三阿哥在旁,並不多嘴,心裡卻是想著戶部給河道撥款的賬目。
一筆筆的,聽著都嚇人。
一年下來,能抵幾個皇子開府的家底了。
要是這些銀子花到實處還罷,要是被貪了,那太可恨了。
太子也想到官場風氣,貪墨成風。
只是水至清則無魚。
只要貪墨的不太多,除了御史之外,也沒有誰會專門盯著這個。
他就是想起了九阿哥在皇城裡用煤渣修路之事,道:“汗阿瑪,南城每年內澇,主要是地勢低窪的緣故,去年冬天九阿哥叫內務府在皇城裡用煤渣修路,既處理了宮裡的煤渣,也平整了道路,正是一舉兩得;要是南城那裡,由順天府主持挖渠,挖出來的土方用來平整窪地,往後南城下水通暢,士紳百姓也免了內澇之苦。”
康熙聽了,比較上心,道:“這個法子妥當,回頭你仔細寫個摺子朕看看。”
南城每年雨季都內澇,從六月到七月底,百姓出行不方便不說,臭氣熏天的,也容易誘發時疫。
更有甚者,因排水不暢,致民房倒塌,百姓傷亡,也時有發生。
太子聽了,道:“那兒子回京後查查南城現下的溝渠後再寫。”
康熙讚道:“如此更好,資料詳實,有的放矢,省得閉門造車。”
父子兩人說得投契。
十三阿哥在旁,心裡卻是驚詫。
他比太子小十一歲,入上書房的時候,太子已經出了上書房。
做了十幾年兄弟,除了之前逢年過節打照面,這還是他頭一次與太子打交道。
原來只覺得這位太子哥哥尊貴傲慢,現下看著倒是也挺接地氣兒,還能舉一反三。
關鍵是他不拉踩,不像三阿哥似的,只要開口,就要貶損旁人。
太子彷彿站在高處,承認其他人的長處,也樂意接納吸收其他人的長處。
不過他也確實站在高處。
太子的涵養,比想象的好。
十三阿哥都如此認為,更不用說康熙了。
康熙也對太子的反應很滿意。
太子尊貴,就應該如此,有容乃大。
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國太子,更要有容人的雅量……
治國就是治人。
揚長避短,才是用人的上策。
後頭的備用御舟上,大阿哥與四阿哥也在眺望河堤。
兄弟兩個是老搭檔了,這幾年聖駕巡永定河,他們都隨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