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龍口(謝盟主‘北京快走’加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希望三、五十年都別用上……
四阿哥看著十三阿哥,沒有說話。
他早年也跟十三阿哥差不多的想法,每次看到這個還沒有命名的帝陵,心情都很複雜。
“皇上萬歲”那是哄人的,可是民間百姓不乏高壽之人。
百歲老人罕見,耄耋之壽少見,古稀之齡常見。
古稀……
皇父今年四十七,距離花甲還有十三年,距離古稀還有二十三年。
等到皇父古稀之年,自己已經四十六歲,太子五十歲……
五十年太子……
四阿哥不由愣住。
聖駕將隨行的內大臣、侍衛、護軍等人,留了大半修理龍口附近的道路跟水溝。
次日一早,康熙帶了兩位皇子跟剩下的侍衛,前往孝陵謁陵,祭後折返到龍口。
等到龍口工程修整完畢,康熙就吩咐福善道:“傳令下去,以後龍口地方,禁止車馬行人,俱令從石門往來……”
福善應聲傳話去了,守靈的八旗駐軍隨即封鎖龍口兩側道路,以免道路碾壓下沉積水。
聖駕當晚駐蹕薊州清池,到了行在剛安置下,兵部車馬司的人已經到了。
帶來的除了南書房那邊遞過來的摺子,還有九阿哥的摺子。
九阿哥的摺子上,寫了核查內務府孳生人口之事,收養民人子女者不是一個兩個,這個數字,佔到旗鼓左領戶冊增加人口的一成半。
原籍在關外的還好,親友投靠的少;原籍在關裡的,多有親友投靠。
如今內務府人多,差事少,也是因人口激增的緣故。
按照兩百丁一左領,總共核算出來的孳生人口一共能編新左領若干。
除高衍中,其他新左領人選還請聖裁。
康熙的目光落在收養民人子女那一條。
長久以往,旗民不分,就是隱患。
旗鼓包衣跟滿洲包衣、蒙古包衣不同。
旗鼓包衣不能為世管包衣,否則容易聚攏生事。
現在大家以為的世管,只是看著像世管罷了,沒有更迭左領姓氏。
更多的,看起來像互管,多不是兩姓互管,而是三到四姓。
這是因內務府包衣的身份所致,內務府三旗包衣都是從龍入關。
當時關外的漢人比較少,所以編入包衣的時候,也多是成了雜姓左領。
要是九阿哥回頭曉得此事,估計要鬱悶了。
折騰了一回,高家依舊沒有世職。
不過康熙打算給九阿哥留些顏面,不揭穿此事。
誰當左領不是當的。
要是高衍中兒孫出色,世管幾代都是小事……
*
九皇子府,前院花廳。
高衍中重重地打了個“噴嚏”。
九阿哥看了他一眼,道:“熱傷風?爺上次可提醒你了,都四十好幾的人了,該好好養生了,別前程剛見亮,人先閉眼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