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是第二次見福松。按照現在的規矩,京官五品以上,稱為

“高官”,首次任用、保舉都要上摺子謝恩,輪班陛見。福松這正四品的司儀長,也當早就陛見的。

闌只是去年年初福松補司儀長的時候,聖駕南巡,就沒有陛見,過後也沒有補上。

一直到前些日子,順天府舉人

“覆試”,康熙才第一次見福松。當時人多,只看了兩眼,曉得是個儀表堂堂、帶了英氣的少年。

這是齊錫教養出的子侄,還是愛新覺羅氏子嗣,他本就有好幾分好感,道:“起喀!”福松謝恩起了,從袖子裡拿了摺子,雙手舉了道:“這是九爺給皇上的摺子,隨摺子叫奴才帶過來的,還有九爺的孝敬,就在小東門外。”康熙收了兩年

“孝敬”,並不覺得稀奇,吩咐梁九功道:“叫人抬進來吧!”梁九功應了,下去傳話。

闌康熙看著福松道:“你‘覆試’是二等,可見文章做的不錯,還在繼續讀書麼?”福松帶了羞澀,看了張英一眼,道:“奴才現在除了當差,還跟九爺一樣,私下裡隨張學士讀書……”

“好,好,讀書好!”康熙喜歡上進的孩子,少不得問道:“騎射如何?能開幾石弓?”八旗鄉試要考騎射,不過都很簡單。

福松道:“勉強能開十力弓……”康熙:“……”闌好像也不稀奇。可是騎射這樣,沒有補武官,就有些可惜了。

他想起福松的身世,已革宗室子弟。不管什麼原因,既是已經開革,除非有大功,否則不能放回宗室。

要不然的話,宗室對於朝廷的處罰就失了畏懼。康熙示意魏珠接了福鬆手中的摺子,而後自己看了。

看著九阿哥的大白話,康熙心中不滿意。闌看著這請安摺子的格式,像是學習過了,可是這口氣,還是太直白,顯得不學無術了些。

不過也能瞧出,不是叫人擬的,是九阿哥自己寫的摺子。一時之間,康熙不知道該欣慰,還是該挑毛病。

這會兒功夫,梁九功帶人將九阿哥的

“孝敬”抬了上來。康熙嘴角微翹,問梁九功,道:“都是什麼?”梁九功躬身道:“有《金剛經》十一本,金元寶九十九枚,每一枚金重十兩……”

“混賬東西,盡是胡鬧!”闌康熙嘴裡呵斥著,跟張英抱怨道:“都十八的人,還跟孩子似的,前年成丁的時候就說以後要孝敬朕‘零花錢’,朕說了不要,也不聽話,去年南巡前也是送了這一箱子,今年還是如此!”張英欠身道:“九爺誠孝,皇上有福氣,臣那長子年過而立,還不通經濟,叫老臣放心不下,現下在九皇子府當差,見賢思齊,盼著能學好些……”康熙搖頭道:“張廷瓚有大才,這些年在翰林院也歷練出來了,朕往後要用的,別讓老九那混賬帶歪了!”張英道:“要是他能學得九爺一二孝順,那老臣也可要謝天謝地謝皇上了……”福松在旁,聽著君臣應答,也是納罕。

好像都差不多,就是誇對方的兒子,貶低自己的兒子……*闌等到從清溪書屋出來,張英看了福松一眼。

實際上,兩家還沒有過禮。都有事,先是因九福晉產期臨近,現在是因張家有考生。

可是皇上金口玉言,他這個女婿也算是落定了。他也當了三十年京官,曉得滿官跟漢官的升遷不同。

他也沒有什麼好告戒的,只道:“謹慎當差,方能回報九爺的提挈……”就像今日這種面聖的機會,九阿哥可以給福松,也可以給旁人。

闌福松躬身道:“謝大人提點,晚輩省得!”張英還要去值房去,福松原路返回,依舊是從小東門出來。

門口除了有何玉柱,還有十阿哥,旁邊還有些十阿哥的太監、親衛。福松忙快走幾步上前,道:“十爺!”十阿哥道:“爺有事找九哥,一起回吧!”福松自是沒有異議,也跟著上馬,跟十阿哥一起回城……*闌清溪書屋,康熙看著幾桉的十來本《金剛經》,臉上露出滿意來。

九阿哥身上有個不錯的品行,那就是說到做到,不是那種用嘴哄人的。

之前九阿哥說抄經,康熙還以為是兩、三本頂天了,沒想到不過半月的功夫,抄寫出這麼多來。

等到他拿起一本,翻開來瞧的時候,卻是不由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