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棚是閏七月底開始張羅的,差不多八月初的時候弄好,至今才一個來月。

裡面綠意盎然。

四阿哥直接估算了一下,南北差不多丈五,東西要七丈左右,二分多地。

可是裡面規劃了好幾塊。

除了福松,邢家的老大邢海也在旁邊卻是戰戰兢兢的候著。

他們父子得了吩咐,侍弄這個暖房,就用了心思。

邢全怕出了紕漏,還從莊子上帶了個經年的老農來。

然後他跟兒子兩個,親自跟著學,跟做學問似的種著這些莊稼跟菜蔬苗兒。

所以這暖棚也很有樣子。

玉米帶了壟溝,每一棵玉米之間都保留了距離。

然後就是一片土豆,也是加了底肥。

花生這裡是重點物件,位置就在土豆跟幾樣菜蔬中間。

至於幾樣菜蔬,倒是冬日裡常見的幾樣洞子菜,小白菜、小蘿蔔纓子、小菠菜、還有些黃瓜跟辣椒。

像小白菜、小水蘿蔔,已經長得很有樣子,可以間苗兒吃了。

四阿哥看了幾眼,重點還是放在玉米上。

他看了幾眼,問福松道:“九阿哥可說了,為什麼種這個?”

他曉得玉米是什麼。

因為在前朝曾做過貢品,所以也被叫“御麥”。

廣西那邊的年貢就有玉米。

宮裡用的生粉,就是玉米漚的粉。

福松道:“九爺說直隸十年九旱,民生艱難,即便風調雨順,穀子也容易放陳了,要是玉米能耐旱也耐放的話,可以在直隸推廣,這樣多個糧食……”

四阿哥訝然,他實沒想到九阿哥一個深宮裡的阿哥還能想到這些。

居然也不是為了銀錢,而是民生。

“是什麼時候想起張羅這個的?”

四阿哥道。

九阿哥並不是有城府的性子,平日裡張羅些什麼,恨不得宣揚的滿世界知曉。

這回卻是不曾聽人提及此事。

要不是自己今日趕巧過來,估摸要長成的時候才會曉得。

福松倒是曉得原由,道:“是七月底的時候,好像是當時去紅螺寺的時候看到了乞丐還是什麼的,對比江南,覺得天子腳下窮人太多很不應該,就想起直隸十年九旱之事。”

四阿哥看著福松旁邊站著的邢海,穿著單層短打衣裳,腳下單鞋半新不舊,手指頭上有還沒有擦乾淨的泥土。

他就移開眼,跟福松出了暖棚。

再待也待不住了。

畢竟現在深秋時節,身上都穿了夾棉的衣裳。

可是暖棚裡的溫度,卻是跟春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