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做個報備(第二更求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又要撇敝下九格格了。
或許這就是已婚與未婚的區別?
她也沒有瞞著,調整了一下順序道·“你九哥想帶我去淨慈寺上香,那邊離靈隱寺挺遠的,現下去御前請旨去了。”
九格格聽了,臉上帶了嚮往。
靈隱寺有不少濟公法師的舊跡,不知道淨慈寺那邊如何?
可要是兄嫂單獨出行,她也不好跟著。
她正猶豫,十福晉過來了。
剛才十福晉守著放生池不走,在那裡餵了半天魚。
“這麼長的紅鯉魚,可真好看!”
十福晉臉上帶了歡喜,跟舒舒與九格格比劃著·“比我胳膊還長些,特別粗,肥肥的,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舒舒笑道.“等下午去西湖邊找個館子,要一條鯉魚試試,應該差不多。”
“九嫂!”
九格格不讚戍道.“這裡是寺呢……”
說著,她轉向十福晉,帶了幾分鄭重,道:“既來禮佛,不但要心誠,也當守律”
她是大姑姐,自然可以教導新弟媳行事。
十福晉臉上帶了糾結,看了九格格,又看了眼舒舒,帶了不解,道:“同樣是禮佛,為什麼我們在阿霸亥的時候能吃肉,現下卻不能吃肉了?”
舒舒沒有回答,而是望向九格格。
她也不知道現下黃教發展到哪一步,怕說露了嘴。
反正她還記得大福晉的喪禮,就是三個道場。
僧道番俱全。
皇家如此,下邊行事應該也差不多。
九格格跟在太后身邊,對於這個倒是曉得的多些,道:“雖說都是佛教,可又分了宗派,傳到藏蒙的是密宗,傳到內地的是顯宗,各有各的的規矩……”
十福晉聽得迷煳的,不過也曉得大概意思的,跟“入鄉隨俗”差不多。
太后娘娘雖是蒙古來的,可是現下在京城住久了,也可以跟著這邊的規矩行事。
米。
方丈禪室內,康熙與方丈諦暉禪師正在品茶。
不是龍井,就是尋常的山茶,別有—番滋味。
老和尚年過古稀,看著精神抖擻,與十年前竟然沒有太大變化。
“聽聞有僧苦於飢餓散去,大和尚如何看?”
康熙沉吟道。
這位禪師以戒律森嚴聞名,靈隱寺僧眾不單單是“過午不食”,就是早、午兩餐也都是薄粥一缽。
老和尚淡定道:“心不定,正當禪定。”
康熙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