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她才反應還沒有問訥爾福的事,就道:“先頭爺去御前告狀,皇上怎麼處置了?”

九阿哥沒有立時說話,而是看了看門口,眼見著沒人才挪了地方,挨著舒舒坐了,小聲道:“爺發現,爺長大了,開始跟汗阿瑪玩心眼了!”

舒舒一愣,看著九阿哥,心下有些不安。

這位是不是太沒有自知之明瞭?

他還能在康熙面前玩心眼?!

九阿哥掐了她一下,道:“不許腹誹!爺又不是大傻子!”

舒舒抓了他的手,好奇道:“爺不是為了維護皇上的名聲才告狀麼,沒有私心,怎麼算是玩心眼?”

九阿哥搖頭道:“爺說的不是告狀這一樁,是後頭求情之事。”

說著他就講了康熙對訥爾福與郡王府長史的責罰,還有他求情攔著,勸皇父改了金口玉言之事。

舒舒聽了,笑容有些淺了。

這行事出格了。

現下父慈子孝不計較,但凡有發作的那天,這就是一條罪名。

忤逆,不恭敬。

就算是孝順,用做到這一步麼?

她握著九阿哥的手,道:“那是汗……往後爺行事,還是要記得臣子的身份才好……”

要是換成是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沒有成丁,也沒有當差,行事不妥當,還能用一句“年幼無知”說辯白;可是這成家立業了,有些錯就犯不得。

九阿哥小聲道:“所以說,爺存了私心了,往後咱們也是宗室呢……”

要是站在皇家立場想,遏制下五旗王公的權勢,加強皇帝權威是好事。

可是要是宗室,失了八旗王公超脫的地位,任由皇家處置,那就讓人不安心了。

他湊過來,道:“爺跟汗阿瑪建議罰銀了,往後咱們不差錢,就算真有過錯露在外頭,也先用銀錢擋一擋。”

舒舒看著九阿哥,真是驚住了,沒想到他竟然還會“未雨綢繆”!

他說的這個,確實是康雍乾三朝的發展趨勢。

康熙朝在限制宗室爵位的分配,之前已經改革了一次,將宗室子弟的爵位降了一格。

要不然按照世祖時的規矩,親王一子為親王,其他嫡子為郡王;郡王一子為郡王,其他嫡子為貝勒。

那樣下來,一個親王府就能擴出好幾個來。

現下不一樣了。

規矩是親王一子為親王,其他嫡子為貝勒。

即便是這個貝勒,有的也要經過考封,成績優異了才有,否則就要降封或不封。

到了雍正與乾隆的時候限制也多。

尤其是乾隆,重用外戚與上三旗將領,恩封、功封全都是頂格封公。

“大將軍王”徹底成為歷史。

舒舒不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