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陶淑人(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陶淑人當時兩子年幼,喪夫後就帶了兒子,投奔到文氏母子處,後來就給李煦出了“獻美”的主意。
李煦也因此從外放知府重新回到內務府,回京任暢春園總管,而後又外放為蘇州織造。
陶氏嘆了口氣,道:“旭東,明日是萬壽節……”
旭東是李煦的字。
李煦玲瓏心腸,立時明白過來。
現下已經是康熙三十八年,皇上比他還年長一歲,已經四十六歲。
“嬸孃不看好太子?”
李煦遲疑了一下,問道。
陶氏道:“都說‘皇家重長子,百姓愛么兒’,我倒是覺得,有時候正好相反……誰都曉得索額圖是‘太子黨’的支柱,皇上但凡還體諒東宮,就不會將索額圖處死。”
老太太即便早年身份不高,可是也是經歷三朝。
八旗內鬥,真正掉腦袋的時候少。
尤其是自上而下的清洗。
李煦想了想,還是搖頭道:“現下操之過急,如今‘押寶’還太早些。”
陶氏帶了從容,淡淡的說道:“那是順帶著,主要是王貴人有一個孃家就行了……”
要是王家人表現的本本分分的,上下滿意,那骨肉之情在,到底比他們跟王貴人關係更親近一些。
只有讓王家人露了粗鄙,皇上不喜,王貴人也不願親近,才會繼續依靠李家。
這些年,李家作為王貴人的“孃家人”,每年上千兩的銀子敬到宮中。
十幾年下來,都能打個銀人出來。
如今眼見著王氏生的皇子已經站住,也得了貴人封號,等到兩位阿哥大了,資歷上去了,就是一個嬪位。
“守好王貴人的兩個皇子,佔了‘舅舅’的名分,李家就可以保兩代富貴!”
陶氏帶了認真道。
李煦臉上帶了羞愧,道:“是侄兒想的少了,讓嬸孃跟著費心。”
為了李家上下,確實是不能讓王家人出頭。
李煦之前沒有將王家人放在眼中,覺得就是市井百姓,就算王貴人顧念親恩,樂意親近,也提不起來,無法替代自己的位置。
可是還有下一代。
他長子年幼,如今在十五阿哥身邊做哈哈珠子。
兩人雖是主僕,卻有個“表哥”身份在,往後只要不出紕漏,一個侍衛前程跑不了。
要是王家人跟著聖駕進京,取而代之,往後就不好說了。
不過李煦也有些好奇,道:“嬸孃,這回聖駕南巡,帶了七位皇子,加上兩位‘接駕’的,就是九位……”
李煦都見了,陶氏卻是一個也沒有見到。
不過除了十阿哥之外,其他阿哥都是內務府包衣妃嬪所出,私下裡也被關注著。
陶氏沉吟片刻,就道:“皇上去年分封皇子,一撥是六個,往後下頭的就算長成,跟前頭的也差著資歷,總不能尊出六個兄王!”
這話中之意,東宮要是不穩,後續人選是在六人之中。
李煦之所以聽這位嬸孃的意見,就是因為陶氏出身書香門第,祖上是書香人家,不像尋常婦人那樣見識就在宅門裡。
李月桂的祖父,是明末的中衛指揮使,跟著心腹幕僚一起被俘,入了包衣。
他那個幕僚就是陶氏的祖父,兩家都是漢人,還有淵源,世代聯姻,互為倚助。
早年陶氏丈夫在世上,她除了是賢內助,也充當丈夫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