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層是乾果蜜餞,松子、榛子、山核桃、葡萄乾、柿餅、蜜棗等。

舒舒與九阿哥也沒有耽擱,先打發何玉柱去幾個阿哥所催催,隨後兩人也穿戴起來。

大家要去寧壽宮“辭歲”。

至於宜妃那裡,這兩天是宮裡團圓宴,跟著嬪妃陪皇上,暫時沒時間搭理兒子兒媳。

兩口子初一上午過去磕頭就行。

等到何玉柱回來,曉得幾個阿哥都準備好了,出來了,夫妻倆也從二所出來。

整個阿哥所的甬道,都是燈火通明。

今晚各處懸掛的宮燈要點通宵,也比平常日子掛的稠密。

舒舒回頭看了眼二所門口。

白底彩畫的門神,白底黑字的對聯。

這不是因為夫妻倆孝期什麼的,而是滿人在關外尚白忌紅的緣故。

也可能因為宮裡都是紅彤彤的,各個宮殿都是紅色大門門框,貼了紅對子也不顯,就自然而然將關外的習俗融合進宮中,掛的是白色對聯。

大家都穿的嚴嚴實實的,隨行太監挑著燈籠,一路熘達到寧壽宮。

寧壽宮裡十分熱鬧。

原來是搭建了戲臺。

有教坊司的小太監們在演猴戲,金猴鬧春。

這是沿用明代教坊司舊俗,也設了教坊司,用於節慶大典活動時的獻戲。

只是從順治朝開始,停止了教坊司婦女入宮奏樂,改用太監承應。

太后這邊的年夜飯還在進行中。

太后在太妃與格格們陪伴下,沒有幾個動快子的,都在興致勃勃的看戲。

老人家不愛聽那些伊伊呀呀帶臺詞的,就喜歡這種看著歡快的。

“賞!”

隨著老太太的放賞聲,有太監將準備好的新錢放在托盤裡捧了,直接撒到看臺上。

“嘩啦嘩啦”的銅錢落地聲,小猴子都對著太后作揖。

眼見著孫子、孫媳婦到了,太后笑著對他們招手。

大家上前,之前坐著的格格們早已經起了。

有人鋪了錦墊,大家都跪了。

太后笑著叫起,道:“壓歲錢早準備好了!”

白嬤嬤在旁,端了個托盤,上面是幾個金色寧緞荷包。

其中一對鴛鴦樣式的是舒舒與九阿哥的,其他幾個繡著蝙蝠的,是幾個小阿哥的。

沉甸甸的,不用想也曉得是金子。

十四阿哥站在旁邊,腰上也掛著蝙蝠荷包。

原來他早就過來了,剛才去後臺看熱鬧去了。

這會兒功夫,外頭就有太監進來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