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種子(第2/3頁)
章節報錯
舒舒不好火上澆油,只能這樣規勸。
九阿哥悶聲道:“是親兒子,又不是撿來的,開一回先河怎麼了?他又不是沒開過……
老大那是長子,聽說拉弓射箭都是汗阿瑪手把手教的,就憑著這個,老大還不玩命兒的練?不比兄弟們強他也不好意思……
再有老三,小時候說話晚,結結巴巴的,汗阿瑪就帶著他讀書,一遍一遍的,將他這毛病板過來……
老四那裡,不用說了,八旗哪裡流行過童養媳?破了先例不說,永和宮娘娘好好的立在那兒,汗阿瑪倒是將老四當成是沒孃的孩子,生怕受了委屈似的,有一年汗阿瑪北巡出來,都到密雲了,收到宮裡摺子,說是老四發燒,就連夜快馬回宮……確認了他四兒子沒大礙,才又出來……
太子爺那是心尖子,生活起居,事無鉅細,都要過問……”
說到這裡,他翻身將舒舒摟在懷裡,音量越發低:“爺真是奇了怪了……這要是主母重視嫡庶,還說的過去,親疏有別,自己肚子裡出來的與旁人肚子裡出來的當然不一樣……當阿瑪的,又不自己懷孕生子,怎麼待骨肉也分了嫡庶……”
這個想法要不得!
雖說舒舒眼中,並沒有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意思。
可是也受不了九阿哥這種均嫡庶的想法。
這……會損害到她的利益!
舒舒仔細想了想,道:“婚姻,本就不是兩人之事,而是兩家之事……女方置辦嫁妝,將教養了十幾年的女孩好好的嫁出去,結果到了夫家,妻妾無別的,那是什麼道理?嫡庶之別,看似不公平,可也是另一種公平……”
九阿哥臉上還是不贊成:“爺當然曉得婚姻是兩家之事,也曉得夫妻匹敵,可汗阿瑪是皇帝,那不一樣……”
“可是皇上也有需要人幫扶的時候……”
舒舒梳理著康熙早年的事:“當年世祖皇帝與皇上父子兩代幼主臨朝……宗室王爺權重,輔臣跋扈,地方動盪,有傾國之憂……最後皇上能順利親政,也有赫舍裡與鈕鈷祿兩族傾力效忠之故……”
所以元后赫舍里氏的選定,是太皇太后在平衡四大輔臣勢力,加重文官出身的赫舍裡家的勢力。
孝昭皇后這裡,也是為了平衡。
平衡新舊勢力之間的分量。
到了佟皇后這裡……
將佟家這個先後族再次變成後族,是為了遏制赫舍裡這個新興後族……
康熙就是個端水大師!
舒舒腹誹著。
九阿哥聽了舒舒的話,自己也琢磨了一下,竟然舒坦了不少:“你說得也對,汗阿瑪又不是過河拆橋的人,用了兩家的人,娶了兩家的女兒,對這兩家的外孫格外看重些也說得過去……哎,之前沒想著這些,仔細想想,汗阿瑪也是苦孩子……”
他之前就有過這個想法,今天又聽舒舒講了半天因果,覺得這也是一種因果。
舒舒不想再說這個話題。
這個念頭還是省省得好。
要不然改日在康熙面前露出來,不敢想。
“爺去造辦處,再琢磨點兒別的……”
舒舒建議著。
“琢磨什麼?”
九阿哥好奇:“還惦記鏡子呢?”
舒舒搖頭:“鏡子與腰帶沒什麼區別……我想著爺當差一回,不能只盯著這些,這樣外頭提起爺來,能有什麼好話?有什麼東西,精細,外頭制不了的,製出來,與國有功的?”
“你說的有道理,爺不能叫人小瞧,可這朝廷用的器具,還有工部……多是那邊製造……”
九阿哥起身盤腿坐了:“你幫爺好好想想,爺該往哪個方向使勁……”
舒舒也坐了起來,想了想道:“玻璃坊燒不出純透明的玻璃,那內造辦制的那些鐘上的玻璃是哪兒來的……”
“內務府庫房存的……有洋人早年獻的,還有廣州那邊貢的……”
九阿哥說著,有些明白過來:“你是叫爺在玻璃上使勁?玻璃……”
他念叨著,隨即帶了興奮:“爺曉得弄什麼了?千里眼!現下宮裡的千里眼只有乾清宮有,是英吉利產的……三十五年,老大拿著顯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