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十一人,其中鐵帽子一人。

郡王五人,貝勒及貝子四人。

九阿哥就是那僅存的貝子,一輩子沒有封號。

他自己就嘴欠,還好意思說大阿哥不會說話?!

倒是襯著確實是親兄弟了,一脈相傳。

“誠郡王怎麼沒過來?”

舒舒將那些沉重的知識點拋開,隨口問道。

現下的生活是真實的,不是史書上輕飄飄的幾行字,不必拘在框子裡。

在年長的阿哥中,三阿哥對他們夫妻向來表現的最熱絡。

張口閉口將三福晉與舒舒的關係掛在嘴上,就差明說多了這一重連襟關係,他與九阿哥兄弟倆比其他人應該更親近。

九阿哥嗤笑道:“就是一張嘴好,聽聽就算了……真要說起來,阿哥之中他最獨,打小就是馬屁精,話沒學利索,就會奉承巴結汗阿瑪……長大了巴結太子爺,跟其他人都是面子情……”

舒舒十分意外:“之前只聽說誠郡王讀書好,倒沒聽說別的……”

九阿哥看了眼門口,見沒有旁人,壓低音量道:“性子隨了鍾粹宮娘娘,平時和氣,說話也好聽……可是個貔貅,只往裡劃拉,不往外吐……為什麼奉承太子爺殷勤?除了以後的親王帽子,也是因太子爺手頭散漫,外頭的孝敬又多,平日裡漏個三瓜兩棗下來,就夠他樂呵……”

舒舒笑吟吟的聽九阿哥八卦,心裡卻想到他剛才提到的“外頭的孝敬又多”。

“太子黨”已成?

都是想著“從龍之功”的?

“這樣做派,不是早有名聲出來了?怎麼從來不曾聽聞,早先在外頭沒人提過,宮裡也好像沒人講過此事……”

舒舒心動,想要跟著學學。

貔貅有貔貅的好。

面上光的貔貅更好了。

不說別的,就是阿哥所的賞銀規矩,就夠讓人心煩的。

以後出去開府,自己的地盤,舒舒打算重新立規矩。

不是小氣,而是不應該成例。

拿了差事薪俸,就該好好當差。

做好了,樂意賞銀子,再賞。

而不應該像現下似的,被所謂規矩前例裹挾著,一體賞賜。

他們也不會覺得感恩,只覺得是按照規矩該得的。

“要不說老三賊呢?”

九阿哥滿臉鄙視:“小氣就小氣,吝嗇就吝嗇,他偏說是效仿汗阿瑪節儉行事……平日裡,給長輩們準備壽禮年禮,就是手抄經書,《金剛經》、《藥師經》輪著來;給兄弟們生辰禮,還是抄書,換成了《孝經》,你說他損不損?就幹這損人不利己的事兒,誰樂意與他深交……”

舒舒聽著,都覺得奇葩。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