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氣溫還不低,滷菜容易變質。

舒舒就想起後世被許多美食博主復原過的紅樓名菜,茄鯗。

茄鯗聽著不帶醬,可也算是一道醃菜,因為高油高鹽的緣故,比較耐儲存。

舒舒想著,就叫人喚了小棠來,吩咐著:“之前閒書裡看到的一道美食方子,你記了,試試看能不能做出來……”

小棠聽了,就帶了認真,取了紙筆來記錄。

舒舒就回憶《紅樓夢》中的描述,講了起來:“嫩茄子去皮去瓤,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雞油炸了,再用雞胸肉、五香豆腐乾、玉蘭片、香菇、各色乾果子,都切丁,一起用雞湯煨乾,用香油一收,再用糟油拌了,收到罈子裡密封好……”

小棠一一記了,覺得奇怪:“既然是叫茄鯗,不是該曬麼?”

鯗本身就是指刨開曬乾的魚乾,許多相似形狀的東西,就都起名為“鯗”,如“筍鯗”、“肉鯗”。

舒舒笑了。

上輩子她是個紅迷,沒少看《紅樓夢》相關的文章。

確實有人因這個名字,質疑茄鯗的做法。

在《紅樓夢》的戚序本中,提到的“茄胙”的做法。

依然是茄子取淨肉,然後不是切丁,而是切成頭髮絲細的絲,用雞湯做底,九蒸九曬而成,曬的脆幹了,密封了放在罐子裡,吃的時候拿炒好的雞胸肉拌了。

按照“茄鯗”的名字,九蒸九曬這種方法,更與名字對上。

舒舒就將這個做法也說了,鼓勵小棠:“兩個都試試……還有咱們之前進宮前做過的豬肉鋪、豬肉棗,都可以預備上……告訴孫金,這幾天多往御膳房跑跑,看有什麼食材進上來,別吝嗇銀錢……”

九阿哥在旁,聽得咋舌不已,也來了興致:“書名是什麼?菜聽著比御膳還繁瑣,想來味道差不了……裡面還有其他食譜沒有?”

舒舒不好說書名。

誰曉得《紅樓夢》現在成書沒成書?!

畢竟關於《紅樓夢》後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成書康熙年間,書中故事是“明珠家事”,作者不祥,後被抄書人整裡,作者“曹雪芹”,只是虛構的化名,代指“抄書人”。

一種說法是成書乾隆年間,是曹寅之孫曹雪芹寫的家族興衰故事。

各有說法。

不過九阿哥提及食譜,舒舒倒是想起一個來:“還有個豆腐皮包子,晚上正好可以試試……”

豆腐皮包子。

主要食材就是豆腐皮。

這個正好膳房早備下了,因此晚點上,就成功的還原了這道紅樓名點。

十阿哥在吃上,不會客氣,踩著吃飯的點兒過來。

前幾日不好過來,都將他憋壞了。

十阿哥是過來報喜的,果然這次隨扈也添了他的名字。

“沾了九哥的光了,帶了九哥不好將我撇下……”

十阿哥心中有數,壓低了音量說道:“不過我尋思,多半還是沾了九嫂的光……宜額娘兩個兒媳婦,帶了五嫂出門,怕是覺得不妥當,私下裡跟著皇阿瑪求了情……”

九阿哥想了想,搖頭:“那不是娘娘的做派……娘娘在兒女事上,向來不開口……”

“那是什麼緣故?”

除了這個,十阿哥想不到別的。

至於心疼兒子……

十阿哥還真想不到,畢竟他們兄弟兩個排行不上不下的,素來被忽視慣了。

兩人都不明白,就都撂在一邊不想了。

膳桌擺在前院,除了葷菜素菜之外,還有豆腐皮包子,還有一道芝麻醬伊麵,十阿哥之前點名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