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七夕(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東西六宮,都有各自內膳房。
除了乾清宮賞菜出去,各宮也時有“敬菜”。
雖說沒有明確規定,可實際上都預設主位以上才有資格“敬上”。
饒是如此,也不是慣例。
眼下這後宮,兩、三月往乾清宮“敬上”一回的除了惠、宜、德、榮四妃,就是佟妃與章嬪。
前四位地位在那裡,佟妃是皇上親表妹,章嬪是近些年的愛寵。
其他人多有自知之明,不會自討沒趣。
宜妃行事向來隨大流,早先盛寵時如此,眼下也是如此。
有事沒事,都是整兩月一次“敬菜”,時間都在中旬。
這是避讓惠妃娘娘。
可是眼下還是上旬,並不是宜妃娘娘往日“敬菜”的時間。
“敬的什麼?擺前邊來?”
康熙心中亦想到這個差別,吩咐梁九功道。
是一盤小餅,不過棋子大小。
等到嘗膳太監試過,康熙夾起來一個小餅,咬了一口。
外頭是酥皮,裡面是紅豆餡。
紅豆餡沒有放糖,只放了些許蜂蜜,味道不甜。
康熙連吃了三枚小餅,梁九功看著,越發佩服宜妃。
平日裡皇上可不愛吃這些甜餑餑,點心裡就吃幾樣椒鹽的。
康熙視線從紅豆餅上移開,嘴角帶了笑,指了桌上一碗燉燕窩:“賞宜妃……傳朕口諭,召宜妃酉初乾清宮伴駕……”
梁九功應了一聲,看著侍膳太監裝好燕窩,就帶人往翊坤宮傳旨去了。
*
翊坤宮,東稍間。
宜妃不是尋常妝扮,蜜色底繡了連理枝的春綢襯衣,外頭鵝黃鴛鴦紋緙絲坎肩,頭上摘了半鈿,而是青蔥少婦式樣的編髮,插著兩支蝶戀花釵,正笑吟吟的坐在妝鏡前,看著鏡中一張粉面,跟香蘭問道:“這胭脂色兒好不好?會不會薄了些?”
香蘭仔細看了,回道:“奴才看著正好,若有若無的,正襯娘娘氣色……”
換做其他宮妃,因為兒子、兒媳婦“闖禍”,或是誠惶誠恐的請罪,或者拐彎抹角的道委屈、告黑狀之類的,宜妃從來不會如此。
她心裡明白,即便是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皇上出力有限,可在皇上眼中,那是金貴的皇子,比她們這些妃嬪要重。
皇帝的兒子,自有皇帝去操心;皇帝選的兒媳婦,滿不滿意的,也輪不到自己多嘴。
她能為兒子做的,就是坐穩這個“寵妃”的位置,不給兒子們拖後腿。
梁九功帶了口諭與燕窩過來時,就看到這樣神采奕奕的宜妃。
等傳了口諭,宜妃衝著乾清宮方向福了福,便笑著說道:“就是皇上今兒不傳,本宮也要厚著麵皮往乾清宮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