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自是想著幾個弟弟,領了十阿哥的好意,不由讚道:“十叔是個內秀的,這般體貼周全,預備了這些……”

九阿哥眼中,兄弟自然是千好萬好的,可聽舒舒稱讚,依舊覺得不順耳,輕哼:“想多了……還不是爺跟老十唸叨的……當時‘初定禮’,老十沒趕上,回來就跟我念叨,我就說了當日情形,也提了五個小舅子、堂舅子、表舅子什麼的……”

舒舒並不反駁,笑著點頭:“嗯,最感謝爺……我曉得是沾爺的光,要不是十叔真心待爺,也不會預備這些……”

九阿哥這才笑了,點頭:“老十是個實誠人……”

舒舒含笑點頭,心中也認可這種說法。

即便,這種實誠分對誰,這也不算錯。

誰也不是傻子,哪有白白對人好的?

自然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投桃報李,有來有往。

內務府預備的回門禮下晌已經送來,總共四色禮,四匹宮緞、四枚裝了金銀錁子的如意荷包、四匣宮點、四盒貢茶。

至於九阿哥吩咐劉嬤嬤預備,則是落了空。

劉嬤嬤誠惶誠恐的道歉,說是前幾日休假時身子不舒坦,疏忽忘了這個。

九阿哥雖不快,可也沒有多說什麼。

小夫妻倆清點東西的時候,都不由慶幸。

幸好提前預備了,要不然這內務府這一份,如此簡薄,還真是感覺拿不出手。

這一晚,兩人沒有鬧得太晚,因為第二天要起大早,有的辛苦。

俗話說,“回門不見婆家瓦”,照例是要在破曉之前出發,還要孃家過來馬車來接。

新婦臨行前,也需要向公、婆磕頭,才能動身。

前兩日董鄂家就傳信進來,詢問在皇城的哪個門接人。

皇城北門是地安門,南門是天安門,東西有東安門、西安門,平日裡宮裡人出皇城,四門都可以出。

就是前頭天安門對宮人有限制,多是宗室官吏出入。

九阿哥夫婦的身份,自是哪個門都行。

東安門除外,方向不對,加上那便是宮裡的運輸通道,比較雜亂。

九阿哥問過舒舒,兩人決定走地安門,也傳話給董鄂家,叫他們安排在地安門外接人。

只因為出了宮城,就能安排馬車,繞過景山,直奔地安門;走西安門的話,中間要過橋,馬車不方便。

次日凌晨,四更梆子聲傳來時,兩人就醒了,換了全套吉服,帶著何玉柱、周金兩個內侍,小椿、核桃兩個宮女,就離了阿哥所,前往乾清宮。

兩人並沒有叫人通傳,就在外頭候著。

西暖閣還暗著,康熙還沒有起。

差不多寅初,西暖閣的燈光亮了起來。

不等九阿哥叫人通傳,就有內侍出來傳話,召兩人覲見。

舒舒落後九阿哥一步,隨著進了西暖閣。

舒舒全程沒有抬頭,低眉順眼,一副新婦模樣。

不需要做太多,守著規矩,不生是非,應該就是能得到長輩認可的好兒媳。

康熙也沒有多說,待舒舒磕了頭,囑咐了九阿哥一句“早去早回”,就打發兩人出去。

小夫妻兩人沒有耽擱,又匆匆忙忙往翊坤宮去。

今天時間並不寬裕,除了要在天亮之前出發,還要在正午之前離開董鄂家。

路上,加上在董鄂家駐留的時間,也就三、四個時辰。

翊坤宮裡,已經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