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只是同父異母姊妹,就是同胞姐妹,這樣對比之下,怕是心態也難平和。

更不要說,郭貴人之前是嫡長姐,宜妃娘娘只是側出的妹妹,如今尊卑顛倒,心下能平?

舒舒心中,對於這位看起來寬和可親的郭貴人打了個問號。

時間差不多了。

大家就從翊坤宮出來。

宜妃這個一宮主位,出行有肩與,就是帶底座的圈椅,兩個大力太監扛著,旁邊跟著兩個太監隨行。

跟著的宮人四人,兩個年長的姑姑,兩個十三、四的小宮人。

倒是郭貴人,只帶著了兩個宮女,與舒舒妯娌隨轎而行。

出了廣生右門,就順著宮道往北,依舊是穿過御花園,然後走乾東五所與東六宮之間的橫道,前往寧壽宮。

真要說起來,整個紫禁城南北不足二里地,東西也只有一里半,可架不住要繞路,走來走去的,將近兩刻鐘才到了地方。

宜妃帶著兩個媳婦進入寧壽殿時,有資格來請安的宮妃已經差不多全到了。

小一輩也妯娌齊聚,跟著各自母妃,只是都沒有混個座位,都是侍立身側。

要不然怎麼辦呢?

還有一堆貴人站著,論身份不如皇子福晉尊貴,可卻是庶母妃,輩分擺著。

舒舒大概看過,殿上大多的椅子都坐了人,只有左右頭一把椅子還空著,不過東側椅子後已經站了幾人,大福晉、七福晉、八福晉。

除了前頭的幾人安坐,後頭的幾人都起身,對宜妃見禮,小一輩福晉們也是屈膝見禮。

宜妃頷首回禮,直接在西側頭一把椅子坐了。

舒舒跟著五福晉,之前就在門口止步,等到眾人給宜妃行了禮後,才跟著進來。

倒是不用一一拜到,只屈膝:“請諸位娘娘安……”

然後與眾妯娌也小聲見禮,才在宜妃身後站了。

舒舒環視一眼,心中有數,沒來的是如今後宮的妃位之首惠妃。

坐在宜妃斜對面東側第二位的,容長臉看著和和氣氣的,穿著深顏色旗裝,手上握著一串十八子的,是排位第三的德妃娘娘,頗有大家氣度,身後站著四福晉。

宜妃下首,身後沒有媳婦跟隨的,應該就是榮妃娘娘。

榮妃眼角微微耷拉著,神情有些呆滯,看著與宜妃似差了一輩,體態臃腫的也如尋常婦人。

她是四妃之中最年長的,比康熙還年長兩歲,宮中待年,侍奉康熙最早,接連產育,可惜連折四子,只站下一子一女,宮中地位也一降在降,封嬪時還只在幾位貴女之下,位列惠嬪、宜嬪之前;等到封妃,不僅在惠妃、宜妃之後,連後來居上的德妃也排在前頭,就此淪為四妃之末。

三福晉已經是大月份,不見人影,看樣子是得了恩典,免了日常請安。

德妃下首的宮妃,裝扮與眾人略有不同,袍子更寬鬆些,收著袖口,像是中和了蒙古袍與旗裝,這人的年歲與榮妃相仿,看上去也有了春秋,這應該就是那位封為妃,卻沒有行冊封禮,也沒有封號的“鹹福宮妃”博爾濟吉特氏。

那坐在榮妃下首的,是佟妃?!

舒舒眼角瞄了一眼,看了一個側臉,身板倒是挺得直直的,看著比宜妃還年長似的。

算一下她的年紀,可是比宜妃小十來歲。

這一位也是八旗聞名的人物,曾經幾年佔著京城新聞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