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買車(第1/2頁)
章節報錯
都說不要和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者親戚合夥創業開公司。同艱苦創業容易,那時候大家都沒錢,讓幾步也牽涉不到多少錢,自然都是齊心協力想把事業做起來。
但共富貴就難了,創業成功後,錢多了,人的心思想法也就多了。稍微讓步吃點虧,牽扯到的都是巨大的利益。而且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主意,要是沒有絕對的控股權,到時候出現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局面就麻煩了。
到時候公司陷入管理混亂那還是輕的,搞不好就是兄弟鬩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直接把公司搞垮。這種例子在國內實在不要太多,電影《華夏合夥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相信就目前來說,單以對未來的眼光和判斷而言,沒有任何人能超過應俊。所以以後應俊在公司的發展上,可能會經常做出一些當時讓常人無法理解的決定。
到時候公司裡的人無法說服自己,說不定就會轉而去說服應傑。哥哥應傑畢竟沒有太多的見識和文化,到時候萬一被說服了,和自己鬧起矛盾來,兄弟隔閡就不好看了。
“兩兄弟,談這個幹嘛?”應傑毫不在乎的回道。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啊,現在提前說好,免得以後鬧得不好看……”
應傑毫不猶豫的回答道:“行,哥都聽你的。我自己有幾斤幾兩心裡有數,我幫不上你什麼,但至少也不能拖累你吧。你只管放心去闖,老爸那邊我會照顧好。我也沒有什麼大的志向,你真要成大老闆了,到時候保我衣食無憂就行。只不過你真要發達了,可不要像爸那樣了,一點後路都不給自己留……”
應俊聽到這樣回答,既感動又高興,曾經的應傑也是這樣默默的供著應俊上大學,默默的支援著自己,不求任何回報。那時的自己能力有限,對哥哥的回報也有限,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些汗顏……
那這一回,就讓做弟弟來帶著哥哥走吧,也是時候別讓哥哥別有那麼多的壓力,舒舒服服的過一過小日子了。
……
第二天早上,兩人就去了二手車交易市場,然後就到了應傑的表演時刻了。應傑的駕照是90年代末考的,而且考的還是A照,可以開大貨車的那種。
那時候,考這樣的駕照那真就是和拜師一樣。不但要給教練送禮,日常洗車維護什麼的也要自己來,而且還需要住校學習一段時間。
後來應傑又全國各地跑貨,90年代全國的路況自不用多說,貨車中途隨便出點小問題那都是常態。
久而久之,應傑當個修車師傅或許還不行,但對車子裡面的道道和貓膩那都是門清。
其實應俊的要求不高,只要未來發展順利,估計這麵包車買來也用不了幾年,畢竟裝貨量太少。所以只要車子不要有各種小毛病,能順利跑個幾年,價格合適不要被宰就行。
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應俊以不到兩萬的價格,買了一輛七八成新的第一代神車“金盃”。
之後便是跑各種手續過戶上牌了,這個年代,機關單位自然沒有進行過什麼最佳化改革,不管辦什麼手續那都是老大難的問題。
不過,黃牛在某些時候的確是個好東西,花點錢就能節約大量的時間。
不然一天之內,兩人還真搞不定那麼多的手續。光是準備各種證件和照片,填各種各樣的表格,就足夠兩人暈頭轉向了。
好不容易等這一通忙活完,趁著還有時間,應傑就立馬開著麵包車直接往電腦城殺去。
錢江市的電腦城,自然是比不上全國最知名的鐘觀村和某強北了,但做為一個省會城市,規模自然也不小。
在這一條街上,前前後後加起來有將近十來個電腦市場,單就規模上來說,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勉強算是華東最大的電腦市場了。
同時這幾年又是華夏個人電腦業務高速發展的年代,加上電商還未崛起。所以基本每個市場裡都是人頭湧動,到處都是各地來配電腦的人,幾乎每個店鋪的生意都是絡繹不絕。
當然了,這也是電腦市場最輝煌的幾年了。等過幾年電商崛起,跑電腦城來買電腦的客戶有現在的兩三成就不錯了。
到時候,也就錢江市本地人可能會來電腦城買電腦,外地人就基本絕跡了。最後有幾個電腦城直接就經營不下去,直接關門改造了。
而剩下的電腦城的這些店想要生存下去,那大部分都得同時兼做電商,在淘寶上也開店賣電腦。
但這也堅持不了幾年,畢竟一個店鋪的租金成本在那裡,成本還是高過大多數純電商的。最後大部分的店鋪還都要轉型賣手機,或者蘋果配件才能艱難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