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沒有什麼不同,

其實都一樣,我是愛哭泣。

淘寶店開起來了,那接下來自然就是要推廣銷售了。

這個年代由於還沒有淘寶直通車之類的廣告,所以想獲得銷量,基本只能靠自然搜尋排名。

而正好現在的排名規則也很簡單和原始,最最最主要就是靠銷量。

也就是說,只要產品其他方面沒什麼大的問題,比如被降權,那你產品銷量越高基本就預設排在越前面。

所以接下來應俊有兩個打算,一個是去各大論壇發廣告貼。

這個年代的網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比較淳樸的,對論壇上廣告帖也沒有那麼深痛惡絕。

多花點時間和精力,不厭其煩去頂置廣告貼,再加上產品本身如果確實還不錯,那肯定多少會有一定的效果,能賣出去一些貨的。

另一個就是刷單了。

刷單可以說從淘寶創立以來就一直存在,而且不論淘寶怎麼打擊,也都一直沒有離淘寶遠去,發展到後來,甚至成為了淘寶網的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甚至可以說,後來的淘寶網已經不敢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刷單都趕盡殺絕,因為那會使淘寶的整體銷量下降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那到時候淘寶的股價就……

坊間傳言,淘寶網剛創立的時候,為了和易趣網競爭,一方面是高打免費旗號,另一方面就是拼了命的去挖易趣網的賣家。

甚至因此不惜給這些賣家直接幾鑽的信譽度,讓他們不用從零開始,官方直接給調等級可還行?

當然了,現在的刷單方法還很簡單原始和粗暴,跟後來花錢刷單要模擬整個真實購物操作流程,那根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由於後來淘寶網明面上是絕對嚴令禁止刷單的,還時不時會查處一些有刷單行為的商家。

但實際上查處的那些商家,不敢說全部,大部分都是刷單刷的實在太假,經不起查證。別說用人工去查,只要機器人稍微一排查就已經完全露餡了。

而進化過的刷單流程則要複雜的多,需要進行“關鍵詞搜尋”,“貨比三家”,“瀏覽店鋪”,“假聊下單”等完整的一系列步驟。

而後續賣家發貨更是要有真實的快遞記錄,也因此催生了快遞公司一條灰色產業鏈,即“空包裹”。

可以說,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基本已經最大程度的模擬出了,一個買家正常購買商品的完整流程。別說是機器排查,就是人工來查,都不一定全部都能排查的出來。

至於刷單者最後要給好評,那就是刷單行為這麼多年下來唯一基本沒有什麼變化的地方了。

只不過隨著後來時代的改變,好評的內容不再只限於文字了,而是發展為圖片,最後進化到影片。

而淘寶的評價系統,後來又出了一個追加評論的功能。

所以偶爾你會看到這樣一幅搞笑畫面:一些刷單者,為了拿到佣金,評價時自然給的是好評。但在拿到佣金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在追加評論的內容中,明言自己是刷單者,讓大家不要相信這家店鋪……

總的來說,整個刷單產業鏈中,刷單者獲得了佣金;刷單店鋪獲得了銷量和好評,可以提高搜尋排名,從而獲得更高的銷量;而淘寶網則有了更高的成交額,資料更好看。而像天貓商城,即使刷單也是同樣要被抽成5%的,不知不覺間還順道賺了一筆抽成。

可以說三方各取所需,形成了一個異常虛假繁榮的淘寶網,每年的銷售額都因此極速增長,至於這個泡沫什麼時候被戳破……

天知道!以前的沒上市的時候不敢,現在上市了,要是銷售額腰斬,那股價……想想都刺激。

或許很多人會不以為然,覺得刷單只是少部分人的行為,只是淘寶網纖芥之疾。但真相卻是很殘酷的,刷單就是淘寶網的附骨之疽,早已無法清除乾淨了。

曾經有這樣的新聞,那時候天貓商城要開始收稅了,做為經濟發達的魔都自然是身先力行。一下就查處了好幾家營業額高的天貓店,讓其補繳去年的稅。

之後尷尬的情況就出現了,其中一家天貓店的年銷售額為一千萬,那自然是要按一千萬來繳稅的。

然後這家店就叫屈說:“雖然我們去年營業額有一千萬,但其中有七百萬是刷的啊,完全沒有這麼多的利潤。要是按一千萬來繳稅,我這店就可以直接倒閉了。”

對此,稅務部門很人性化的回覆是:“如果該店鋪能證明七百萬的銷售額是刷的,可以按實際的三百萬銷售額來收稅。”

額,這要怎麼證明?自然還是得要去找淘寶網啊,也只有淘寶網才具有這個資格和權力吶。

可你要淘寶網給你開證明,證明你店鋪的銷售額是刷的,而且之前自己這方又沒查出來,那不等於“啪啪”打自己臉嗎?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因為這些原因倒閉了一大波的天貓店。

其實再往深處想一層,後來所謂的9.9元包郵,免費發福利,各種虧本賣東西,那都是要好評之後才會返現的,不就是另一種變相的“刷單”嗎?

只不過這種“刷單”行為,換了一種做法和說法,反而合法和光明正大了,雖然所花費的成本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