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我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聖(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麼做之後,對讀者來說,也算是前世的詩詞了嘛,只不過那些詩詞還不出名,等他的書火了,它們就出名了。
不過也難說是詩詞帶動他的書火,還是他的書帶動詩詞火。
洛瑾瑜心中微動,快餐文化裡的清水文,楚帆這一步走得有點另類。
“剛好是元夕,主角跟蘇家兩姐妹去賞燈,寫這首詩很應景。”想到劇情,洛希瑜有些激動。
一旁的洛瑾瑜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不,是巨大的電燈泡,吃狗糧來了,每次都是自己強行要插嘴,楚帆都不會主動。
“什麼詩?”沒人理自己,洛瑾瑜只得繼續主動開口加入。
“姐姐,你等等,我發給你。”洛希瑜很樂於跟姐姐分享這種好東西,放下筷子,拿起手機,翻找跟楚帆的聊天記錄。
找到後,她立刻給姐姐發過去。
手機收到資訊提示音,洛瑾瑜拿起來,開啟檢視。
“《青玉案·元夕》”洛瑾瑜暗暗點頭,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古詩詞風格。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看完上闋,洛瑾瑜心中凜然,論辭藻之華麗,論國風之濃郁,《青玉案·元夕》似乎更勝《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籌。
洛希瑜炫耀似的說道:“姐姐,楚帆很厲害的,主角寫這首詩之前,楚帆就提前鋪墊,描繪了燈會現場,只不過是用白話來展現。”
這個妹妹,越來越淪陷了,洛瑾瑜默不作聲,繼續看下去。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看完下闋,洛瑾瑜無法相信,這樣美到極致的一首詞,也是楚帆寫出來的。
“這樣的詞,你拿到網文裡去賣?”洛瑾瑜非常惋惜,楚帆這麼做,實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在外面我也賣不出錢來啊。”楚帆沒覺得這樣做是大材小用。
放外面,投稿都不知道投哪裡,根本賣不出錢。
網際網路時代後,紙質書籍沒落,隨之沒落的是傳統文學。
以前,畢業後,大人們還會看紙質書籍,看傳統文學。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好了,生存壓力卻更大了,大人們忙於生計,即便有空,也是看影片,刷一些花邊新聞,很難再靜下心來看書。
《青玉案·元夕》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欣賞和體會的詩詞,除了還在上學的學生因為課業需要去研讀,還有誰會奉若珍寶,用心體悟?
楚帆就是想在快節奏網路文學裡加入這些傳統文學,讓只追求一時爽感的讀者領會到傳統文學的魅力。
主角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聖,楚帆用《我為人族開副本》做一些正能量的事。
“我還是無法相信,《明月幾時有》和《青玉案·元夕》這兩首詞是你寫出來的。”越品洛瑾瑜越覺得這兩首詞之優美,非大才之人可作。
“確實不是我寫的,它們的原作者已經死了近一千年,無從考據。”楚帆說道:“一個叫蘇軾,一個叫辛棄疾,歷史記載裡不但沒有這兩首詞,連他們的名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