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離天巫神(第1/3頁)
章節報錯
所謂血祭,便是血食祀神,顧名思義,就是以生靈作為祭品,供奉神靈。
對於“血食祀神”,大昌世界最初妖魔鬼神肆虐人間,本界修仙成道的道門高人反對一切行事的“血食祀神”,即便是“雞牛羊”等牲畜作為血食也受到批判與打擊。
不過,隨著人道仙道崛起,這才對“血食祀神”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
修仙者辟穀修仙,餐風飲露,修煉成仙便能長生不死,對血食、香火供奉不在意,可麾下各大城隍神、陰兵印將、鬼差除了香火供奉,還得要些許血食供奉,方才能保持靈性,神魂長存。
故而,融入“神道”的道門對“血食祭祀”的態度也發生了些許變化,變得更加包容與規範。
《混洞女青詔書》有云:
“諸正神,敕命,血食一方,不能守護境土,妄興禍害於民者,針決,流三千里。”
從這便可看出區別來,道門不再以“血食祭祀”判定邪神正神之分。
正神得到允許之下,可以接受以“雞鴨牛羊”等牲畜為血食祭品,不過要守護境土,保護一方百姓,否則就要受到懲處。
至於以“人”血食的“血祭”“活祭”,那不用說,妥妥的紅線。
不管是正神、邪神,但凡妄求“血祭”,那絕對是踏入雷池,自找死路,天庭王靈官當年便是因為妄求“童男童女”血祭,被薩天師飛符火焚,伐山破廟。
在大昌天朝內部,“血祭”基本根治了,不過在離州、遙州以及更偏遠的莽荒之地,血祭活動極為猖獗。
上至巫師,下至普通百姓,“血祭”儀式盛行。
在一些偏遠的小部落,“血祭神靈”的法門更是他們的不傳之秘,部落家族的傳承之寶。
原因無他,有好處!
“求神”一個“求”字是關鍵所在,祭祀鬼神本質上一場“等價交換”的活動,我給你供奉貢品,你給我好處。
莽荒百姓生存環境惡劣,強橫兇獸橫行,妖邪滋生,魔鬼肆虐,他們對於力量極為渴求,而最容易獲取力量的,自然是與強大神靈交易。
於是乎,各大部落,勢力各自為戰,殺伐擄掠,為自己供奉的神靈獻上祭品,懇求神靈降下恩澤,助他們速成神通.
若是小部落實力不夠,沒法外出征戰掠奪怎麼辦?
那很簡單,外人欺負不了,我還欺負不了自己人,鐵拳向內總是最輕鬆的。
到了祭祀之日,每家每戶攤派,童男童女,男男女女,輪著攤派,輪著壓榨
至於巫師,那就不用說了,溝通鬼神,借鬼神之力,修煉到高深境界,甚至能驅使、豢養鬼神。
西南六大頂級魔道勢力【古巫神盟】便是源自於此。
楚塵、白鹿仙翁聽了離州城隍神斷蒼的話,隱隱有所悟。
一兩樁“血祭”活動好處置,可若是“血祭”活動普遍存在,涉及全州,那就不好處置了,由於其中的巨大利益驅使,根本無法杜絕。
大昌天朝入駐離州,豎起旗幟,只是讓“血祭”從明面跑到了暗處,絲毫沒有影響“血祭”,那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甚至,阻止“血祭”反而讓離州本地土著對天朝生出“怨恨”之心,認為天朝壞了他們的好事,難以教化。
某種意義上,“血祭”算是離州治理最大的難點。
誰若能將“血祭”根治,教化一州民風,引萬民向道向善,那便是一樁大功勞,大造化
許是離州局勢紛繁複雜,不管是楚塵、還是新任都管白鹿仙翁,都沒有心情飲酒作樂,盛大隆重的接風宴草草結束。
白鹿仙翁當天便走馬上任,徑直去了離州鬼神司。
楚塵也不例外,入主離州監察司。
離州監察司與其他州一樣,下轄左右兩位監察副使。
鬱寶泉,號“玉泉道人”,出身中土小九州,授十二階神霄籙,洞靈法師,混元上卿(正四品),四品大神通後期道行修為,現任左監察副使,兼離州鬼神司州副都管;
曹海貴,號“海瀾子”,出身大九州,授十一階五雷籙,高玄法師,上清玄都玉史(從四品),四品大神通道中期道行修為,現任離州右副監察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