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可以再接再厲,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爭取早日跟桔也完善記憶傳承的術式。”天子笑了笑。

走出神社以後,天子在回家的路上開始思考了起來。

這一天到晚在自己家跟神社之間來回跑,要不要直接把自己的實驗室遷過來得了。

回到家中,一弦與久盛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天子大人,我們來找你商議曉組織改革的事情。”

天子不禁嘆了口氣。

自從自己宣佈桃源鄉與曉組織要進行改革以後,就隔三岔五的需要跟一弦還有久盛進行洽談。

真希望玄武能趕快過來,好幫自己分擔一些政務。

本次的改革,主要就集中在經濟模式的改革之上。

原本的桃源鄉,也都是來自戰亂時期從忍界各處蒐集來的零散人口組成。

而它的管理機構是曉組織,一個由舊社會的統治勢力“餘孽”打造的武裝組織。

這就決定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桃源鄉只是一個生產生活模式非常傳統的村落。

普通的村民透過男耕女織來進行物資上的自給自足,不需要與外界產生過多經濟交流。

也就是所謂的小農經濟了。

農民透過糧食稅收給桃園鄉的統治階級,也就是曉組織提供賦稅,以此來養活一幫不事生產的武裝力量。

而武裝力量也會為農民提供必要的保護,組織一些人手進行公共設施建設。

這種形式在落後的祖之國,彼之國是非常傳統並且有效的結構。

無數個村子的給養使得大名得以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以此形成龐大的統治集團。

但這肯定不是天子想要的。

雖然說天子前世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對於各種經典的政治制度和形式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

但它至少知道一點。

那就是小農經濟肯定不利於自己想要打造的,以血脈科技研究為核心的政治體系。

並且這段時間的親力親為來看,小農經濟對於研究者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

比如說桔也,一直在無償的進行查克拉與術式的研究,為曉組織提供了大量關鍵性的研究成功。

但她本人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報酬,這樣的行為在長期看來是沒有辦法持久的。

因為人的積極性無法被調動起來,最終肯定會趨向於躺平,這就是小農經濟給科研帶來的阻礙。

於是天子就提出了一個想法。

使用貢獻度加上新貨幣的雙軌制度來衡量每個人的工作價值,以此來鼓勵研究員的創新。

可是光有貨幣和貢獻度肯定還不夠,肯定也得有足夠多的商品吧?

天子,一弦與久盛這些天就一直在忙活這些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