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妃蘇瑾失蹤已經十幾日了。

趙翊這些時日過得也十分糟糕。

自第一日發現蘇瑾失蹤後,趙翊原本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他只當是她以一個細作的身份,作了傳遞訊息的本份事,所以他只是加強了都城中各個王府四周監視的人手。然後當所有的眼線都傳來一切正常,未發現行蹤可疑的人時,他才開始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

趙翊先聯絡了聯合都城守衛的護城軍將軍寧鴻德寧將軍,藉口王妃出門敬香,人手帶的不足,街上近日不安定,以擔心王妃為由,要求寧將軍派兵在城內進行秘密搜尋。原本寧鴻德將軍就是蘇瑾父親——定遠侯蘇懷的舊部,後又順理成章成了宸王趙翊手下的得力干將,他自然盡心盡力地去城中搜尋七王妃的蹤跡。

趙翊將墨韻閣中的女史沐春沐雪等人一一傳喚來,在逐個逼問無果後,他這才認清一個駭人的結果:蘇瑾是真的失蹤了,她或許是遭遇不測,或許是不告而別,總之,種種跡象表明,蘇瑾是不會再回來了。

寧將軍藉口城中匪盜橫行,利用檢查公憑,排查盜匪的緣由,挨家挨戶地走查可以女子,然後由宸王親自審查處置。

寧將軍原本並沒有任何的懷疑,只當是七王妃與七王爺鬧脾氣躲回孃家了,七王爺愛妻心切,才會命他在城中搜查,好早日迎回王妃。但是城中的官兵查了三日都一無所獲後,一切的事情都變了。

五月三十日晚,寧王以商議北邊戰事為由,在雲春閣中設宴,宴請朝中許多文武官員,寧鴻德將軍也在其列。席間,寧王故意說起兩日後將迎娶蘇家次女蘇瑜為側妃,一面訴說著蘇家的忠烈和蘇府孤兒寡婦的不易,一面暗諷著趙翊風光迎娶風塵女子為側妃,傷透正妻蘇瑾的心,一面又感慨著二十幾年前那場大戰的慘烈,和如今北邊百姓的悽苦……一整個晚上,寧王侃侃而談,風光無限,佔全了口碑和人氣。

反觀寧王的神采飛揚,原本意氣風發的宸王卻鬱鬱寡歡,一蹶不振。寧鴻德是個聰明人,他手握軍權,心中清楚自己在這些爭權皇子心目之中的地位。他坐在末席,並不參與席間的談話,只一個人靜靜自斟自飲,然而,一整個晚上,他的目光都沒有從宸王趙翊的身上挪開。

看此刻宸王一蹶不振、借酒消愁的模樣,寧鴻德深感宸王大勢已去——雖說七王妃是定遠侯蘇懷的女兒,可是趙翊竟為了一個女人頹廢消弭到如此田地,還是令人扼腕嘆息的。

但是,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宸王在這一場殘酷的皇位爭奪戰中敗局已定,自己根本犯不上陪著他一起失敗。更何況,定遠侯蘇懷又不是隻有七王妃一個女兒,他另一個女兒也不嫁去了寧王府麼。

瞧著宸王自暴自棄的模樣,再看看寧王勝券在握的神態,寧鴻德的心裡就像是有許許多多的小蟲子撓一樣,十分的不自在。直到他聽見其他蘇家舊部在私下偷偷議論著倒戈的事情,他這才將酒杯用力捏在手中,心中注意已定。

當晚,城中巡查計程車兵就少了一半,寧將軍不再對此事上心,反而開始聯絡其他大臣,偷偷商議起投靠寧王府的細節。

六月初一,寧王府張燈結綵,蘇家次女蘇瑜嫁入寧王府,成了一人之下的側妃。

雖說是納妾,但是寧王卻按照娶正妻的排場和流程進行的,當天,蘇瑜除了是從偏門被抬進王府的,其他的一切禮儀形式都和寧王妃秦氏入門相同,看得出,寧王是有意抬舉蘇家,想要藉此拉攏蘇家的舊部。

蘇家如今雖無人在朝中為官,但是家中的蔭封還是有的,蘇家在朝中的影響力也十分深遠,與朝中的許多官員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當晚,寧王府中設宴,宴請文武百官。作為皇子,宸王趙翊自然也是被邀請的貴客之一。他獨自赴會,在席間以王妃身體有恙為由,推脫著七王妃失蹤的話題。

席間,六王爺齊王一直坐在趙翊旁邊不斷地勸酒,然而趙翊因為前兩天在雲春閣中的失態,今日席間他滴酒不沾,生怕會重蹈覆轍。

前一日,在早朝散朝後,老師史浩特意拉著他,要和他單獨說話。史浩一直是個十分沉穩的人,他瞧著趙翊毫無鬥志的模樣,再加上朝中的形勢開始對趙翊不利,他的心中十分擔憂。

晚上,作為宸王府門客的張伯璟也憂心忡忡敲開了他的書房。兩人在屋中徹夜長談許久,最後,在屋外天色漸明時,這一次的談話才在趙翊對張伯璟深鞠一躬中結局。

第二日,不出張伯璟的預料,都城守衛的護城軍首領,寧鴻德寧將軍叛變了,義無反顧帶著七王妃失蹤的訊息,投靠寧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