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羽拔地而起,衝上雲霄。

而陳起亦嚴陣以待準備迎接他的這第三劍的劍意。

這一戰除了莫名的成長之外,陳起從洛羽的第一劍和第二劍中明白了所謂劍意究竟是個怎麼回事了。

他原本以為劍意傳達的是事物本身的思想,但在思維短暫受到洛羽劍意影響的情況下,他感受到了洛羽劍意之中的情緒。

原來所謂劍意是使劍之人悟出這劍意時對事物的看法。

比如第一劍,雖然名為花語,實際上陳起感受到的是一種強大的戰意,彼時陳起還不明白,這便是劍意中傳達的情緒。

後來在第二劍微風中,陳起感覺自己在那一瞬間感覺自己像是被代入到了一片身處微風之中的樹葉的情緒之中,才明白洛羽的劍意實際上傳達的是他觀花樹之時,他認為的花樹的想法與感受。

之後在對敵之時,使用劍意之中所含帶的情緒,將敵人拉入那種情緒之中。

他基本可以揣測出第三招的葉落所含帶的情緒一定是葉落之時,對於失去生命的絕望情緒。

而已經對劍中所含情緒已經有了準備的陳起,他想知道在自己明確知道這點的情況下,會不會被劍意影響。

而此時衝上高空之中的洛羽,也以做好了這一劍所需要的準備。

身凌空中,緩緩一劍刺出。

身體也隨著劍朝著身在地面的陳起飛去。

開始的速度很慢,但離陳起越近,速度便也越快。

而身處地面的陳起感受到的是一陣強大的氣流,隨著洛羽的接近而逐漸增強,直壓得他想要跪下。

但還沒有見識到這一劍的劍意,陳起哪裡甘心。

運起全身戰意,一槍刺向從高空而來的洛羽。

這一槍中他將自己所有的思緒全部收束,只蘊含著一個情緒在其中,他認為這便是施展劍意時所需要的狀態。

而他刺出的這一槍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戰!

這一槍裡包含著他經歷了這些天的事情之後,唯一的態度。

這些年他隱約覺得曾經的自己,隨著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時間,在逐漸遠去。

他知道自己在被這個世界同化,在形成一個新的自己。

他有時候問,這樣不好麼?

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難道不應該有新的生活方式麼?

曾經他認為是的,直到村民們的死去,他發現這個世界有著他不能接受的東西。

所以在他擁有更多反抗力量以後,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保留住過去自己還殘存的部分。

只有這樣,他才能記得什麼是正確。

他記得魏收在看到村民死狀時,就好像看到是一幕尋常的事情一般。

他記得當竹嬸知道全村人死於修士之手時,眼神裡的絕望。

他記得當鄭安國知道村裡的真相以後,眼神裡的怒火在平息。

是什麼讓魏收一個執法者,視罪犯犯下的罪行為稀鬆平常?

是什麼讓竹嬸,連希冀正義得到伸張的想法都不敢有?

是什麼讓身為兒子的鄭安國,連為父報仇的希望之火都會熄滅?

是這個世界萬萬年來,逐漸形成的一種思維!

是修士犯罪的成本過低,而抓捕他的成本更高。

是凡人自己知道修士的性命比自己更珍貴。

是冤屈者知道當對手是修士時,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

如今陳起自己也是一名修士了,但他不想有一天自己也被這樣的思維所侵蝕。

他把這樣的態度,完完全全的貫注到這一槍的戰意之中。

他對於這個世界的不公的戰意,與洛羽對於花落葉凋的劍意碰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