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12月27日,兩天時間考七門功課,對於後世的考生來說,還是強度高了一些。

從明年開始,高考實行3+2,理科就是語數外物化;但這政策也不是固定的,後來又加了一門生物變成了語數外、理綜;再再後來又變得不一樣了....

不過和李東昇這一屆無關,具體實行的是在1994年,所以理科生還得多考一門政治;總分也是710分的制度,語文數學120分、物理化學英語政治100分、生物70分。

這次摸底考試,對於李東昇來說,明顯感覺比一模的時候輕鬆多了。

按照李東昇的預估,以他現在的水平,重本線是穩穩當當的。

光宗耀祖啊!

考完二模,又是新的一週,高三學子需要連著上課四天,然後放元旦。

按照李東昇的記憶,高三的元旦假期就放一天,以至於很多偏遠的農村學生,選擇不回家。

李東昇還是決定回家一趟的,他有些想念爺爺奶奶和妹妹了。

至於他的父母,他記得前世他們今年回家過年了,明年暑假自己考上了大專,他們又回來了一個暑假,舉辦升學宴。至於陪讀,完全不可能的,首先李東昇的學費他們都需要努力的賺,其次城裡租房子也不現實。

據李東昇的記憶,川蜀農村的外出打工者,少有人是每年回來一次的,基本都是兩年或者三年,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

他也不打算告訴父母,自己透過投稿,已經賺了上千元存款了。

主要是這筆錢改變不了這個家庭的命運,反而告訴父母徒增他們的擔心,畢竟自己現在是高三的學生,一切要以高考為重。

當然了,也有好訊息告訴他們,那就是自己的成績上升情況。

相信聽到自己的成績排名,他們比任何喜事都高興。

一個本科生,在李東昇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整個鄉一年也出不了一個,村長都得來慶賀。

一個重本生,鄉長之類的鄉幹部都得來慶賀;

要是考上清華北大,市裡的幹部都得趕到鄉下慰問。

畢竟,巴城只是一個縣級市,要到2000年才升級為地級市。

......

12月31日的中午放學前,班主任趙衛青拿著成績單走進教室,在他臉上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也只有李東昇這種經歷豐富的人,才發現得出來。

是班上平均分上升了一位,還是自己和沈靜茹的成績非常亮眼?

“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我們班年紀排名第三名。這裡要特別表揚李東昇和沈靜茹,這次他們兩人並列年級第五名。我希望全班同學要在最後五個多月的時間裡,好好的拼搏一把,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趙衛青剛說完,全班的同學都將目光盯在李東昇身上,餘光也掃了掃沈靜茹。

比起沈靜茹考進年級第五名,李東昇考進年級第五名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甚至很多同學認為,班主任念沈靜茹的名字,純粹是順帶著她而已,主要還是想表揚李東昇。

上個期末考試全班第30名,一模考試全班第9名,二模考試全班第一名(並列)、年級第五名(並列);

這個進步速度,讓所有同學第一個想法就是——李東昇下一次摸底考試會不會衝擊年級第一名。

這不僅僅是同學們的想法,班主任趙衛青以及高三(2)班的任課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一些其它班的老師也在打聽這件事,特別是宏志班高三(1)班的老師們,都不由得開始緊張起來。

擱以前,年級前五名都是宏志班的學生,今年高三(2)班簡直走狗屎運了,一下子迎來了兩位年級前五。

沈靜茹本來是要進宏志班的,畢竟是三中的第一名,父親又調進一中教書;但沈靜茹本人對於宏志班有些排斥,所以選擇了高三(2)班,她父親也充分聽從她的意見。

李東昇異軍突起,再為高三(2)班添上榮耀的一筆。

更讓趙衛青這個班主任高興的是,原本高三(2)班平均成績在全年級四、五名徘徊(高一高二的水平),結果一模年級第四,二模年級第三,這可是實打實的進步啊。

所以,趙衛青一模考試出來後,他就不留餘力的誇獎李東昇,好讓李東昇做到一個表率的作用,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

從目前來看,整個效果非常的好。

趙衛青將成績單留在講臺上就走了,一群同學紛紛跑到講臺第一時間查閱自己的成績。

李東昇和沈靜茹默契的沒有動,不過這一次沈靜茹眼裡有些意動,她也想去看看自己的每科和李東昇的每科,兩人的各科成績分別差多少。

“這次打賭,算我輸了!”李東昇臉上掛著一絲笑容,對沈靜茹說道。

笑意是因為他非常滿意這次的成績,並不是調侃沈靜茹。

“明明是平局,為什麼是你輸了!”沈靜茹的臉上有些不甘心,她甚至認為,李東昇哪怕是個年級第六名,自己也能接受啊。

那個經常向自己請教的同桌,如今和自己平起平坐了,居然只用了四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