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年號(第2/2頁)
章節報錯
重熙一朝,朝政混亂已久,顯然大臣們對於安寧的日子十分期待。當然也有支援選崇禎二字為年號的大臣,希望辛焯登基後能崇尚貞德,為天下臣民表率,不斷加強自我修養,那樣自然天下太平。
支援崇禎二字的一這派主要以禮部那些書呆子為主,他們是否真心信奉聖人之言,這個沒人知道,但這群人一向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教育別人。
現在他們最想教育的人就是辛焯,只要這位新皇帝能聽信聖人之言行事,那禮部這幫人的好日子便來了。
前任重熙皇帝一向只信自己,凡大事全是自己躲在後宮裡拿主意,雖然在嘴上沒有詆譭過聖人,但內心卻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勸諫。
大臣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說出各自選擇的理由,殿內越發嘈雜,吵得辛焯多少有些頭大。
盧丞相在這個問題上採取開放的態度,無論誰說了什麼,他都點頭微笑,似乎新朝的事已與他無關。
殿下每個人發言的大臣,均能引經據典,支援自己選擇的正確性,又能旁徵博引,挑出別人的錯處。
辛焯眼見支援宣統二字的人越來越少,心裡有些發急,連連咳嗽了幾聲,才壓住嘈雜的君臣。
“各位臣公均是學富五車之士,你們每個人的想法都很好,孤眼下已經明瞭。但選定年號畢竟不是哪幾個人的事,孤也想聽聽其他沒說話之人的意見,不知各位愛卿以為如何?”,辛焯實在不想聽他們吵下去,只能委婉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眾文臣面面相覷,這話味怎麼如此熟悉,有些重熙皇帝的味道。在以前重熙皇帝一旦對文官的決議有什麼不滿時,便會找幾個挺皇派出來唱反調,雖然嘴裡說是偏聽則暗,實則就是對文官這面的辦法有了意見。
文臣的目光集中到未曾發表意見的盧丞相身上,希望這位老丞相能站好最後一班崗,幫助文官們重新拿回朝議的話語權。
這可不是某一個文官的心願,而所有文官的共同期盼。朝廷議事,就該文由官們擺出一或二的選擇,當然這些個選擇其實早有固定答案。
文官們有能力,有信心,讓皇帝選擇他們認為對的那個答案。而今辛焯顯然又要學著先帝打破這種君臣默契,這個文官們最怕見到的場景。
盧丞相心中一嘆,他所有的雄心壯志已隨著重熙皇帝的駕崩而消散,一代人有一代人該做的事。
老丞相這個稱呼是辛焯隨口叫的嗎?是因為僅僅是出於對盧丞相的尊重嗎?
盧丞相自己有感覺,這是辛焯在暗中提醒他,老了,就該退下去。新朝就該有新朝的氣象,一切舊有的勢力終將告別歷史的舞臺。
現在君臣間還能維持相敬如賓的面子,要是盧丞相看不破辛焯的心思,那結局只能以慘淡收場。
現在盧丞相已不想為下面的文官們再考慮什麼,他累了,當了半輩子的縫補匠,衰老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態。
盧丞相不看那些文官,而是對辛焯行禮道:“殿下說的是,既然是議事,那殿內的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老臣沒有異議。”辛焯嘴角帶上一絲笑意,連連點頭道:“既然老丞相也同意孤的想法,那是最好不過了,那就讓還沒發言的大臣們說說吧。”
“肖愛卿,孤聽說你雖然是個武官,但也是個讀書人,不如你就說說你對這三個年號的看法。”,辛焯不等群臣反應,直接點了肖華飛的名,希望他能說出自己想聽的話。
肖華飛讓辛焯說得有些臉紅,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他在大晉也算不上是個讀書人。
他心裡雖然瞧不起文官,但可不敢看不起讀書人這三個字。肖華飛打心底認為眼前這些文官與自己,均配不上讀書人這三個字。
但辛焯既然點名,他便不能再裝傻了,只能出班行禮道:“臣下以為這三個年號均不好,是不是能讓大家再選出幾個年號備選,尋常人家娶媳婦還三挑四選呢,像咱們大晉選年號這種大事,就不能多找出幾個吉祥的詞多看看?”
“你這就是一派胡言,肖大人身為一個武臣,這裡哪有你說話的份?聽人說你只是秀才出身,本來就讀書不精,像選年號這種大事,還是不要胡言亂語為好,免得一笑大方!”,一個略帶嘲諷的聲音在殿中響起,對著肖華飛發出了狠狠一擊。
肖華飛順著聲音望過去,只見一向笑呵呵的老好人,兵部侍郎趙宏錦,正對著他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