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在宮裡幾十年,見識格局上要高出肖華飛不少,有這位現成的智囊不問一下,肖華飛也不會安心。

肖華飛進到孫福房間時,這位老人正夾起一根小鹹菜喝粥,肖華飛拱手笑道:「家裡都

是一群粗糙的漢子,找的廚娘也不比不了宮裡的大廚,淨是些粗茶淡飯,還望您老別見怪。」

孫福就著鹹菜絲將碗中的粥底喝光,放下碗筷滿意的點下頭,對肖華飛問道:「這大早上就來給我這個老傢伙請安,怕是朝廷裡有什麼大事發生吧。」

肖華飛也不打啞迷,找來空碗給自己盛上一碗米粥,邊吃早飯,邊把劍北關的軍情向著孫福講了。

孫福一言不發的聽完,才對肖華飛說道:「你這是良心不安了?」

肖華飛一愣,知道騙不過這位閱歷無雙的老人,索性悶頭認了。

孫福勸慰道:「就算沒你鬧的那場亂子,北周人依舊會進攻劍北關,這是北周多年的老套路了,你回來說他們國內發生了篡位之事,雖然沒有成功,但叛亂還是對北周皇權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就算為了保住皇位,那位也會讓人攻打劍北關的,只不過你給了他一個藉口罷了。」

肖華飛雖然沒有看得這麼深遠,但也有這種感覺,和孫福相比,肖華飛遇事時,還處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階段。

這個與智力無關,而是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

肖華飛是想直接解決問題,而孫福或是到了重熙皇帝那裡,就會想事情的根由到底是什麼。

孫福繼續說道:「老夫斷定這是一次耀武揚威的過場戲罷了,北周皇帝想讓臣子們知道他的怒火,而乃朵不花在裝一個謹守臣道的忠臣罷了。再說現在的季節不適合草原大軍作戰,要是乃朵不花想白死萬八千匹戰馬,至多再過半個月就該退兵了。」

肖華飛問出了最想問和問題,:「劍北關那邊已派快馬入京求援,您老認為朝廷會不會派兵支援那邊?」

孫福笑道:「國庫空虛的能餓死庫兵,朝廷拿什麼支援,你打算讓那些文官們拿刀槍去保守家衛國嗎?朝廷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冗官繁吏,可這些人欺負下老百姓還行,一旦讓他們上了戰場,呵呵......那你還是跟老夫一起回姚安吧。說不定還能多活些時日。」

肖華飛有些心中發急的說道:「那總不能幹看著吧,萬一乃朵不花真是狠了心要破關,以劍北關的守軍實力,您覺得能守住嗎?」

孫福抄起雙手,默默盤算半天,最終嘆了口氣,「也許,可能,北周人不會死磕到底吧。那樣北周人的傷亡會很大,就算破了關,也再無餘力深入大晉境內了。至多是在邊關附近劫掠一番。憑北周的那點人口,想佔著關內的地盤不走,他們還做不到。」

大晉的人丁至少是北周人的二十多倍,按孫福的設想,就算大晉十個人打北周一個騎兵,也會把北周打滅族了。

若許孫福眼界高些,但肖華飛並不認同他的計算方式。

戰爭不是單純的以雙方人口數量對比,就能推演出戰爭結果的。

那樣的話,百姓只管生孩子就好了,先別說能不能養活,但只要誰生的人口多,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