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丞相簡單詢問了兩句京城的情況,然後看著辛焯開心夠了,才向前一步道:「老臣想先行一步回城,代殿下安撫百官,等殿下這邊休息好後,老臣率百官到北城迎接殿下回宮。」

這原本盧丞相是顧忌辛焯顏面的客氣話,京城那邊剛剛安穩下來,百官又受到了齊王的驚嚇,急需有個主心骨回去穩定大局。

盧丞相自持百官之首,當仁不讓的想要回京主持政務,這樣辛焯稍後回城時,有百官迎接也能保住些面子。

畢竟齊王把辛焯趕出宮,這件事多少有損皇家的顏面。

其實辛焯這兩天除了受點驚嚇,倒是沒有太多操勞,但末來皇帝回宮,場面總不能太寒酸才對。

孫喜在辛焯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辛焯聽得有些皺眉,思量片刻後對盧丞相說道:「那就依老丞相的意思,不過禮部那些人,還有其他附逆的大臣,本宮不想見到。把他們全部交由影龍衛嚴家審問,一定要揪出齊王的餘黨來。」

辛焯壓抑住心中對馮克明的煩感,溫和說道:「這件事就交給都尉辦理吧,想必以都尉的明察秋毫,定然不會讓本宮失望。」

馮克明用力的咳了兩聲,微微欠身道:「殿下容稟,您看老臣,咳,咳...咳,的傷勢,恐怕短期內難以理事。所幸前日有肖副指揮使力挽狂瀾,消磨一場亂局與無形,實乃功勳卓著的幹練之臣。以老臣看,這些事以後就全交給肖大人處置吧。老臣相信,肖指揮使一定能為殿下再立新功,保我大晉國泰民安。」

這句話說到了辛焯的心縫裡,馮克明折損谷王在亂軍當中,這個心結在辛焯心裡過不去。

要不是前面靠著這老傢伙保著才平安逃出京城,辛焯甚至有登基後,對馮克明降罪的打算。

辛焯現在看馮克明如此知情趣,當下只有客氣幾句,便當著所有人對肖華飛說道:「齊王之亂此次能快速平息,全是愛卿的功勞,既然老都尉有傷在身,那以後影龍衛本宮把影龍衛交給肖愛卿打理了。至於那些附逆的罪臣,肖愛卿定要嚴加審問,一定要把他們連根拔起,勿留後患!」

事已至此,辛焯的態度已非常明顯,盧丞相想在邊上為馮克明分辯幾句,動了動嘴唇,卻始終沒把勸解的話說出口。

馮克明面無表情,低著腦袋看著身上的繃帶,似乎只關心自己的傷勢,而不在意辛焯對他的今後安排。

這老狐狸早已做好打算。只要一回到府邸,便會稱病辭官。

此事在辛焯三言兩語間,已成定局。

在場的人全明白,如果馮克明戀棧不退,辛焯不會讓他有好下場。

辛焯嘴角掛上一絲難以隱藏的笑意,初次大權在握的感覺,讓他有如身在雲端。

肖華飛是先帝任命的影龍衛副指揮使,現在聽辛焯話裡的意思,只等他登基後,就會給肖華飛下旨,正式任命他為影龍衛的指揮使。

肖華飛原本想推辭一下,以前有馮克明在前面頂著,他就不必站在風口浪尖上。

可現在為了馮克明能平安落地,肖華飛無法推辭辛焯的託付,只是與馮克明飛快碰了下眼神,便躬身領命。

這個安排是辛焯深思熟慮的結果,重熙一朝無人敢公開造反,其中影龍衛的功勞可謂極高。

在辛焯看來影龍衛指揮使這個位置,必須由自己人來擔當才行,而肖華飛正是影龍衛指揮使的不二人選。

肖華飛年紀與辛焯相仿,辦事又忠誠可靠,最主要透過齊王這件事,可以證明肖華飛的忠誠沒有問題。

一切看似突兀,卻又順理成章,肖華飛終於在重熙朝的尾聲,掌握了足以應對危機的權力。

此時金朋義很想上前走一步,讓辛焯好好的看下他的

臉,別忘了這裡還有一個二號功臣。

可是盧丞相與馮克明此時全不說話,讓金朋義也沒法主動站出來為自己求官。

功勞這東西在別人嘴裡說出來,和自己主動說出來,得到的回報完全不同。

金朋義急的有些坐立難安,連連向著肖華飛使眼色,要知道回朝之後,當文官們重新佔據朝堂,金朋義可就沒了要官的機會。

肖華飛知道金朋義心中所想,主動替金朋義在辛焯面前表了幾句功,說是要是沒有金朋義的大力協助,這次的齊王之亂,不會如此快的平定下來。

辛焯對肖華飛的話還是比較重視,對金朋義誇讚了幾句,說記住了金朋義的功勞,等回京後自然對金朋義有所安排。

金朋義要的就是這句話,當下也不顧及臉面,對著辛焯行起了君臣大禮,完全把辛焯當成了皇帝來叩拜。

盧丞相以京中人心急需安定為由,先行一步請辭離開皇莊,與辛焯約定正午時分,他會帶領百官到北門迎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