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疑雲重重(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俊懷在喪報上所寫事情經過較為粗略,卓尚書自從進入保寧後便鬱鬱寡歡,縱使縣衙置辦了美酒佳餚,依然不能讓老尚書有一絲歡顏。
保寧縣主持接待期間,老尚書多次向鄭俊懷吐露對朝廷政局的擔憂,深感朝廷言路阻塞,忠臣之志不得伸展。
老尚書對無法繼續報效朝廷而深感自責,並且在席間多次落淚。縱使鄭俊懷良言開解,老尚書依然難掩憂心之色。老尚書於午宴後屏退眾人獨自回到房中休息,不想竟服毒自盡,此乃大晉朝廷天大的損失。
鄭俊懷猜測老尚書之所以沒有留下遺書,恐怕是因為老尚書對朝局過於失望,已經深感無力迴天。
其餘的內容肖華飛未再細看,無非是鄭俊懷聲稱自己失職,沒有照看好老尚書云云。
看過保寧縣令鄭俊懷所上報給朝廷的喪報,肖華飛意識到事態的嚴重與可怕,彷彿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
這就是一場陰謀,只不過肖華飛尚不能判斷出這場陰謀到底是針對誰。卓尚書的死,不過是一場大戲的藥引子。
這份喪報一旦到京,定會在朝堂中掀起滔天巨浪,清流們會咬住重熙皇帝死不鬆口。
至於陰謀的主使者是皇帝,還是其他人,肖華飛尚無法判斷。皇帝派人除掉卓尚書也不是沒可能,朝堂鬥爭向來殘酷而黑暗。
肖華飛眉頭緊鎖,覺得這份喪報言盡不實,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
據趙先生前日所言,卓尚書離京時心情還算過得去,而且沒有當著張景清表達過心中不滿。
卓尚書對自己的學生不說,反而對一個保寧縣令說一大堆憤懣之言,這不符合一個老牌政治家的行事風格。
按道理一個禮部尚書,多年宦海沉浮,心態當是堅韌不拔。他親身經過朝中無數風浪,起起伏伏早已習以為常,說是已經鍛煉出鐵一般的神經都不為過。
卓尚書出京時心態平和,不許任何人相送,顯然他已放下許多心結,不再追求官場虛名。
可他為什麼離京百里後,到了保寧縣才開始鬱鬱不樂?就算想要以死勸諫,死在京城才是最好的選擇,那樣才能真正觸動皇帝。
肖華飛心中苦笑,雖然重熙皇帝一向沒什麼底線,但至少他老人家還要面子,真會做出卸磨殺驢的事情來?
這件事說不通的地方太多,而且肖華飛相信,人是越老越怕死。特別是位一直享受著世間頂級榮華富貴的老人。
反正肖華飛不知道別人,若是換成他自己,無論如何都會想辦法向天再借個十年八年壽數,以便更好地為大晉百姓鞠躬盡瘁。
常言道老而不死為賊,至少這個賊,只要是官都想當,何況一個心機深沉的老尚書。
肖華飛沒敢吃官驛裡準備的早飯,他打發幾個小旗到街上多買些吃食,好讓大家一起用餐。
馬遠來報,卓尚書的遺體已被縣衙收斂,此時正停放在城外的一座寺廟之中。卓家老僕與京營的隨行護軍一同在那裡看守棺槨,等待朝廷下一步命令。
肖華飛讓馬遠先放下其他事,馬上帶人去把卓尚書棺槨與老僕等人押來驛站。勿使一人走脫,更不許一人死掉。
馬遠帶人離去,吳苟道那邊針對齊大月的訊問尚沒有結果。
肖華飛覺得睏意不斷上湧,卻不敢上床睡覺,生怕錯過重要訊息。
此時守門兵士來報,說門外有一人持影龍衛腰牌求見,來人自稱是保寧縣影龍衛百戶。
肖華飛讓兵士傳此人進來,相對於自稱的影龍衛百戶,雲鋪衛出身的兵士更為肖華飛信任。
此人進屋時肖華飛身邊站立兩名雲鋪衛兵士,充作臨時護衛,李雷與王老虎被肖華飛留在京中,以防萬一。
若是京中有任何不對的苗頭,他們會連夜趕來保寧縣接肖華飛返回黃石寨,全當是肖華飛狡兔三窟的無奈之舉。
京城中朝局詭異多變,肖華飛只能小心再小心,隨時準備跑路。他甚至做好重熙皇帝突然駕崩,影龍衛集體遭到清洗的打算。
肖華飛向來人詳細詢問卓尚書進城後的情況,經過了解沒有發現有不妥之處,縣衙也的確接連擺了幾場宴席殷勤招待卓尚書。
肖華飛又打聽卓尚書進城後的心情如何,百戶回報沒有機會親眼見到卓尚書,所以不敢保證卓尚書的精神狀況。
不過從縣衙中的坐探得知,老尚書似乎並沒有不妥之處,每次宴席均降尊參加,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
這與保寧縣知縣鄭俊懷的上報言辭有很大出入,若眼前這名百戶所說屬實,則表明鄭俊懷在說謊。
可鄭俊懷為什麼說謊,難道說他心中有鬼?事有反常必為妖,看來需要會一會這個保寧縣地頭蛇才是。
肖華飛打定主意後,讓百戶先行離去,繼續讓縣內影龍衛的兄弟們打探縣衙動靜,看看是否有反常的事情發生。
鄭俊懷在喪報中措辭可謂暗藏心機,就差說是重熙皇帝逼死老尚書,這等於給了朝中文官集團絕妙的進攻武器。
他們一向喜歡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否定一切反對派。只要與他們政見相左,便扣上個違背聖人教諱,離經叛道的大帽子。
這一招在這個時代屬於老生常談,但是特別好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