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各有家學(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先生聽聞有些皺眉,官府最忌諱轄區內有流民存在,若是大股流民,為防民變可能還要費力防備,民變這種東西可是大晉官老爺們最怕的事情。
“賢侄是在何處山坳遇見這群流民的?距離雲鋪渡多遠?”
“大約是在一個叫黃石山的附近,離雲鋪渡有十五里路左右。”肖華飛老實答道,並細細觀察起趙先生的表情。
趙先生聽完並沒有過多的思考,捋了下鬍鬚接著道:“那夥人就是藏在黃石寨的一夥逃民,平時若是商隊人少,他們可能行搶,以前縣衙也曾接到外地客商的舉告。賢侄今日既已在此,人肯定是無恙,今日來見我,財物難道有損失相追回?”
父子二人仔細觀察趙先生的言行神態,見他應該未從鄭捕頭那得到什麼風聲,想來鄭捕頭也是自己想吃獨食。
肖華飛稍稍放下心來,趙先生和縣令應該不知曉此事,證明這縣衙中縣令與胥吏們還不是鐵板一塊,否則他也怕這趙先生獅子大開口。
肖守業哈哈一笑,接過話頭,爽朗說道:“哎,那群逃民哪敢打大商隊的主意,一個個破衣爛衫的,連個棍子都沒有,倒是我這兒子打小心地善良見他們實在可憐,經不住哀求,從商隊中找了些糧食布料施捨了給他們。”
肖守業與趙先生又喝了杯酒,繼續說道:“這也是我家老爺子平時對子孫管教得嚴,一心想讓肖家成為積善之家。這不去年鄉下發水,我家還捐了不少銀子。如果行商途中遇到困難之人,能力所及都要幫一把。”
趙先生聽到此處,也跟著點點頭,他記得去年肖家是捐了銀子修堤,張縣令還特意見了肖守業以示嘉獎,他當時也在場。
見趙先生點頭,肖華飛馬上問道:“小侄當時也是第一次跟隨商隊行商,爺爺在家裡老是教育我們出門在外,碰到困苦之人能幫則幫,剛才聽趙叔叔所說,這群人難道為過什麼惡?我姚安縣內竟如此不太平?”
事關張縣令在姚安的民間風評,肖家又總四處行商,肖華飛這句問話,讓趙先生有些警醒。
他馬上微微一笑,語氣平和解釋道:“那倒是沒有,這群人從來沒有對本縣人下過手,就是偶有阻擋,也是很有分寸,無非厚顏討要些財物。張大人那裡更沒有下面小吏們上報過,咱們姚安縣有什麼匪徒,我看那夥人至多是一群稍有忤逆官府的逃民。賢侄下回遇到不願給就不給,他們不敢拿你家商隊何。”
肖華飛馬上笑道:“承蒙趙叔叔為小侄操心,那群人並沒有一絲為難過小侄,不過您也看到了小侄平安無事,小侄為表感謝再敬您一杯。”
肖守業也連忙舉杯,三人一起又喝了一杯,父子二人輕輕碰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剛才趙先生的回答,基本印證了肖華飛的猜想,不會有縣官喜歡對外宣稱自己治下不寧,反而肯定會大舉粉飾太平。至於真有問題,那升官或調任後留給下任解決不是更好!
就算當官的臉面不要了,向朝廷請兵剿匪?那為官政績暫且不說,這軍馬開拔的錢誰來出,萬一耗時日久沒有把山匪立即剿滅,那駐軍所需糧草誰來出,軍馬過境前後和當地百姓產生的摩擦誰來善後。
縣太爺是不會指望大晉官兵能有什麼好軍紀,相反他們可能比山匪為害更甚,所以只要附近山寨逃民別吃什麼窩邊草,立起什麼替天行道的反旗,凡事不做絕,他們也樂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最好一輩子不打交道才好。
同樣如果鄭捕頭向上報告說有山匪,那萬一縣太爺讓他去緝拿怎麼辦?所以這是一局心理博弈的遊戲。
若肖家先向誣告人下殺手,那背後釣魚之人就可以把事情變得複雜,順手把肖家推下深淵,就看誰看得更深更遠。
不過事到現在並不是說肖華飛已經搞定了一切,反而是剛剛開始,他只是探明瞭張縣令對黃石寨的某些態度或者是對整個事情瞭解的程度。
往後的每一步才是最終改變,現狀的關鍵,他需要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黃石寨,他也無法扔下那些窮苦的山民不管,畢竟杜蘭英所在乎的也將是他的責任。
他必須給黃石寨眾人在大晉搞一個合理合法的名份,否則總有一天,那暗殺他的背後主使之人,依舊會拿這件事情做文章。
肖華飛再次舉杯,對趙先生說道:“小侄最是敬仰張縣令大人這種有才學的大人,趙先生可否講講大人平時的治學軼事,也好讓小侄將來宣揚大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