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朱順利並不是不辭而別,而是大限已到,不想死在村裡,給村長添麻煩,更不想讓宋曉花看到後傷心,所以提前找個偏僻、無人知道的地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刻。

朱順利留給村長的那雙鐲子是個古物,也是朱順利父母留給他的唯一念想,據說是世代傳承下來的,能值不少錢。

原本朱順利是打算把鐲子留給宋曉花,作為以後的嫁妝。

但是現在,朱順利把鐲子送給村長,希望村長能夠將宋曉花撫養成人。

其實接收宋曉花這件事,村長早已跟家人商量好了,家人都非常贊同。

宋曉花長相可愛,嘴巴甜,人也勤快,很討人喜歡。

村長收起鐲子和朱順利留給他的信,心頭無比的沉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一時疏忽,竟讓朱順利帶著遺憾而終。

當天晚上,村長買了香燭紙錢,偷偷在村口燒給朱順利。

回去的時候,看到宋曉花坐在門口發呆,就問她怎麼還沒去睡覺。

宋曉花抬起眼,怯聲問道:“我爺爺,是不是已經死了?”

當時她並沒有哭出來,雙眼卻早已被淚淹沒。

村長愣了一下,知道這個事兒遲早都隱滿不住,索性全都告訴了她。

宋曉花年紀雖然不大,卻非常的聰明。

其實從朱順利走的時候,萬般叮囑宋曉花以後要聽村長一家的話,要學著保護好自己,她就已經猜到了朱順利的意思。

天黑後又看到村長去小賣部買了白事用品,更加斷定朱順利已經出了事。

第二天一早,村長一家將宋曉花接到了主屋,還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宋曉花邊吃邊哭,第一次喊村長爺爺,喊村長的妻子奶奶。

儘管還有些不習慣,但老兩口都無比的高興。

往後幾天,村長一家子都在張羅宋曉花上學的事兒。宋曉花在家除了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一個人坐在門口發呆。

有時候也會出門,在附走轉一轉。

她特別喜歡山間的野花,經常將花兒紮成花環戴在頭上。

至於那銀手鐲,村長並沒有收,而是給了宋曉花,讓她對朱順利也好有個念想。

那段時間,村長一家和宋曉花生活得其樂融融,對待宋曉花也比自己的親孫子還要好。

直到有一天,宋曉花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村長一家急瘋了,發動村民,四處尋找。後來,還報了公家,上山,下水,整整搜尋了三天三夜,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有人跟村長說,看到宋曉花往出村的方向離開的,估計是去找朱順利了。

村長一聽,覺得還真有這個可能。

雖然村長一家對宋曉花視若己出,但畢竟宋曉花還沒有完全融入這個家庭,感情上還是捨不得朱順利,去找他也很正常。

不過朱順利已經決意要避開宋曉花,就肯定會找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油盡燈枯後的死亡。而宋曉花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又如何能找得到他呢?

村長一家從未放棄尋找宋曉花,哪怕是現在,只要村長聽到跟宋曉花有關的訊息,甚至看到長得像宋曉花的女孩,也會上前詢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