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1/3頁)
章節報錯
銅鑼灣百德新街,全香港第一家麥當勞。
“雙層牛肉巨無霸,一杯可樂,謝謝。”
“稍等。”
“重新裝修過,還是一樣親切啊!”
陳瑩萍還記得第一次跟媽媽來的時候,排著長長的隊伍,不過當時漢堡只要1.6港幣。
話說回來,那都是10年前的記憶了。
實際上肯德基比麥當勞來香港還要早幾年,所謂‘最怕改錯名’,kfc為打入華人市場,改了一箇中國味濃的名字——家鄉雞。
這個名字,卻惹得香港人反感,被老一輩嘲諷‘那裡不是我家鄉’、‘我家鄉沒有這種雞’。
於是kfc宣告登陸香港失敗,後來看到麥當勞風生水起,改名肯德基之後才第二次登陸。
“都說有影響力的企業能夠改變大家的習慣,麥當勞真是讓我們改變了很多啊!”
從新加坡留學回來的陳瑩萍,剛剛返港就入職了《都市麗人》。
再次來到這一家麥當勞,她感慨頗多。
從這一家麥當勞開始,改變了香港人的很多習慣,比如排隊。
60年代香港也排隊,排隊是取水,其他就沒這個習慣了。
擠巴士,擠銀行櫃檯,擠茶檔,客人坐在高凳上比手長,誰最快伸進櫥窗,就可以更快享受服務。
反正什麼都擠,這家麥當勞剛開業的時候也是如此。
大家擠在櫃檯前,沒人肯排隊,高聲大叫點餐,經理要在一旁控制人潮。
不過隨著麥當勞越開越多,排隊漸漸成為了大家的習慣,某種意義上是帶來了自律。
而且80年代之前,香港街頭一廁難求,人有三急,只能去食肆的廁所,那味道跟畫面不言而喻。
麥當勞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員工甚至表示這裡的廁所比我自家還要乾淨,掀起了公廁革命。
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老美自己的麥當勞不鼓勵客人逗留太久,但是香港的麥當勞在下午非繁忙時間,人有學生打擾,這個策略非常成功。
這個時期的香港,一家人七、八口擠在數百尺的單位是常態,學生只能逼在角落溫書,沒有私人空間。
加上治安條件不好,學校對學生紀律要求非常嚴謹。
但是麥當勞禁菸、禁酒,社團份子很少,店裡也有壯碩的男員工看場,防止打鬥事件,讓它成為了家長和師生眼中的‘安全天堂’。
一杯汽水,一包薯條,可以脫離家長和老師,有自己的自由時光與空間,麥當勞想不成功都難。
取了餐後,陳瑩萍挑了個角落位置,拿出一份《Cool!》週刊看了起來。
這一期的週刊封面人物,破天荒的是雜誌老闆——顧夏陽。
而且整個封面非常簡潔,只有一句標題——愛,自有天意。
“這是什麼天之驕子啊!”
年紀輕輕就是億萬富豪,娛樂事業做的風生水起,風風光光的回到中文大學做校友講座,還把人看的熱血澎湃了。
陳瑩萍一想到前幾天跟著男朋友去看《倩女幽魂》,真是感動的死去活來。
只可惜自己的醫生男朋友不懂情趣,反倒對裡面的骷髏鬼怪更感興趣。
“實在搞不懂他為什麼不太願意接受採訪,要不然真想給他做個專訪。”
吃完之後的陳瑩萍收起《Cool!》週刊,帶著相機繼續她的工作。
跟ESPRIT一番大戰之後,最有趣的一幕到底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