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顧夏陽併購哪家上市公司,大家不感興趣。

華人置業也好,洋人置業也罷,反正這家公司沒什麼名氣就對了。

去年潘迪升玩過借殼上市,劉欒雄之前經典反覆回吃自己的愛美高更加漂亮,類似的桉例不勝列舉。

可是23歲的億萬富豪,這可就太有興趣了,而且看起來跟葉之銘那個撲街的發家之路有點像。

葉之銘當年從繽繽牛仔褲發家,後來搞什麼繽繽公仔麵之類,再到繽繽電影公司,併購上市,70年代風生水起。

現在來了個顧夏陽,更年輕,看起來也更成功,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併購成功。

而市場上的專業人士們,則一致認為顧夏陽的東都公司是虛晃一槍,準備撈一筆跑路的料。

只不過市場不知道,或者說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兩點。

其一就是華人置業並非李家的旗艦產業,而且李家提出全面收購,壓根就是因為被踢出董事局,心中不忿。

李家根本無心戀戰,早晚會出手自己手中的約三成股份。

其二就是時任華人置業董事局主席的馮家二代馮秉分,儘管經營能力出色,但在這個時期他年事已高。

而且之前熱衷政務,對於祖業也無暇發展,要不然華人置業早該蒸蒸日上。

加上他的兩個兒子,馮家三代馮勤照和馮勤鏘——經營能力又實在不濟,此時的馮氏集團本身,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看似對華人置業控制權緊咬不放的馮氏家族,更缺的,是錢。

想要拿下華人置業的顧夏陽,自然是天然優勢洞悉這些。

劉欒雄當初是怎麼幹的,他直接接手李家的股份,並瓦解一部分最缺錢的馮家人,是入主華人置業的最佳策略。

此時顧夏陽在市場上提出16.5港元的報價,只是為了在背後運作期間,封住李家從公開市場吸納股份的通路。

畢竟,如果有人(包括馮家成員)著急想賣,能賣出個16.5港元,總好過16.0港元。

由於東都公司的介入,華人置業的收購情況開始撲朔迷離起來。

代表東都公司提出收購建議的萬國寶通國際的副總裁梁波濤,也開始接受採訪。

他解釋說,東都公司一直在研究華人置業,但因為它不是股東,對該公司的狀況瞭解有限,所以等到巴仙拿發出收購檔案之後才開始行動。

他宣稱華人置業沒有負債,財政狀況良好,是一項合理的投資。

當被問到沒有持股而進行收購是否會吃虧時,梁波濤認為股東會考慮出高價者。

而華人置業市價雖然比他們提出的收購價高,但卻從未能夠反映出公司的實際資產狀況。

不過如果巴仙拿再提高收購價,東都公司也會考慮再提高的。

巴仙拿和華人置業董事局對東都公司的介入立即作出了反應。

很快,巴仙拿提出了一個彈性收購方桉。

這個彈性方法就是,巴仙拿仍以每股16元的價格收購各股東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