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電影公司,辦公室。

一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正饒有興趣的看著顧夏陽。

顧夏陽同樣打量著眼前這位國泰的副總經理,朱茂林,國泰機構(香港)的老闆朱國亮正是他的父親。

提起國泰機構,就不得不說馬來西亞著名華商陸右之子陸雲濤,他創立國泰機構,總部設於新加坡,初期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建立院線。

為了穩定片源,國泰機構於50年代在新加坡成立國際影片發行公司。

後來登陸香港,負責採購當地影片並供應南洋市場。

而後接管陷入財政困難的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兩者合併並在翌年改組成為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能和邵氏在南洋市場掰手腕的大公司,只可惜陸雲濤夫婦飛機失事,同行的還有現在亞視老闆邱大亨的妻子。

陸雲濤夫婦墜機喪生後,國泰就由他的妹夫朱國亮接手。

沒了陸雲濤,臨危受命的朱國亮架不住邵氏的圍剿,無可奈何之下將永華製片廠以及院線業務轉交嘉禾,逐漸退出香港電影製作市場,只參與電影發行工作。

不要以為只是負責發行,國泰就可以小覷了。

不說其他的製片公司,就算是嘉禾,在東南亞市場也依舊跟國泰保持著良好的合作。

可以說當時除了邵氏以外,絕大多數的香港電影公司,都把外埠市場的發行交給國泰。

反之國泰收購的電影,絕大多數也都是香港電影。

香港把本土生產的影視歌作品賣到其他國家發行銷售叫“賣埠”。在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是亞太地區賣埠最成功的地域性電影。

“如果電影能在香港發行,那我們投資的機會就會很高,因為在香港能更有利地輻射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市場。”

這是很多片商的話,由此可見一斑。

香港早期是中國海外移民的中間站,不少僑居亞太地區的移民家庭基本跟香港都有淵源。加上許多地區國家都還未發展影視綜藝行業。

《基因大時代》

香港本是個移民都市又加上殖民的西化影響,因此拍攝出來的電影其實有很大的相容性,天南地北的華人都能從有這特殊地域特性電影中找到某種種族與凝聚力。

因此香港電影在意識形態上有著很大的共融優勢。

此外,香港電影雖以粵語為主,但是很早就已經配備中英字幕,早已為漂洋過海打好底樁。

加上後期的配音翻譯,將粵語變成國語。具備國粵英三語三種選項任君選擇的屬性,從意識形態到語言都肅清障礙,使得香港一躍成為東亞最大的電影輸出地。

其中主要輸往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後期新加入的南韓,都是非常熱衷香港電影。

就這樣的形式,香港電影越強,這些外埠發行商就越賺錢,所以國泰雖然失了製片方面的路,但卻手握東南亞市場的極大份額。

“顧老闆,你最開始的《天若有情》還有《富貴逼人》,雖然一邊是嘉禾,一邊是德寶,不過最終都是我們國泰負責發行的。”

顧夏陽不置可否道:“嗯,我知道。”

朱茂林自豪的說道:“論在東南亞的發行能力,就算是當年的邵氏也比我們弱上幾分。顧老闆年輕有為,相信我們會合作的非常愉快。”

“《天若有情》在韓國上映了小半年的時間,也為天下一捧出了劉德樺,他上次去韓國宣傳,人氣之高……”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