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池棠又和爹孃絮絮叨叨的說了許許多多。

其實製作木炭的法子,在現代看來十分簡便。其中的原理更是簡單,所以池棠才會知曉。

且,木炭古已有之。

東漢許慎《說文》中曾有記載:“炭,燒木留性,寒月供然(燃)火取暖者,不煙不焰,可貴也。”

其中“燒木留性”說得非常巧妙,明白無誤地交代了炭是木材燒出來的,但又不是完全燃燒,還保留著木的特性。

這也說明,古代燒炭是一項技術活。

成熟的木炭史可追溯至商周時期。

《周禮·月令》曰:“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禮記·月令》謂:“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

為此,周朝還設立掌管木炭的官員。

因木炭易燃、耐燒、潔淨且易貯存和運輸,所以不但用於古代上流社會的炊事和取暖,也成了極好的冶煉燃料。

這是池棠知曉的,只是不知道這個朝代有沒有木炭的出現。

她見過南星弈兄妹兩個用的炭火,那是上好的銀絲炭和紅羅炭,是天然形成的。

而農家都是燒火炕,所以她還沒有在這裡見過土炕。

“不管怎麼說,都值得試一試,按照閨女說的,用木頭就能製作木炭,那咱們老百姓也能買得起。”

池老伯心頭火熱。

要是做成了,不僅自己家裡受益,也能幫助其他老百姓,這讓池老伯很是重視。

“這樣明個我和老哥哥也不去幹活了,去山上多砍點木頭去試試。”

“嗯,也行,你們試試吧。試一個月,要是還是不行,就算了。”

總不能為了一個木炭,家裡不過日子了吧?

池老伯點點頭,也認可了。

——

京城長公主府裡,母子兩個正在烤火。

銀絲炭靜靜地燃燒,沒有一絲煙火。

暖和又幹淨。

“母親可想好了要如何處置?”

晚飯前,他們已經收到了回信,知道棠棠在夢中看見的那三個人是誰了。

其中有一個,是端陽長公主都沒有想到的人。

那是她的陪嫁丫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