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文人墨客聚集於此。

他們紛紛稱頌曹植的仁德,現在沒有人知道公子犁的在真正含義,他們都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曹操為了衡量曹丕和曹植。

所以,與會的眾人,

除了稱頌公子犁的效果外,也間接的吹捧了曹植。

不就是面子嗎,對於讀書人太簡單了。

隨著眾多名作流傳出去,曹植和公子犁的名聲也不脛而走,影響力非同小可。

曹植這邊的效果,讓曹丕大受震撼。

他完全沒想到曹植會這樣玩。

不過訊息,曹丕想要複製這件事情也不可能一方面落後一步,便是步步落後。

同時,曹丕雖然也是文化人,且有一定水平,但是在文壇上面的號召力,是遠遠不如曹植的,這個差距顯而易見。

曹丕也很有自知之明。

如果真要在這方面和曹植硬碰硬,她似乎沒有一點勝算。

這讓曹丕憂心忡忡。

他遲疑之下,便是派人回去詢問司馬懿。

而司馬懿給出的回覆也很簡單。

曹丕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在敵人的優勢與之硬碰硬。

這時候,曹丕也反應過來。

既然在宣傳這方面,曹丕確實不如曹植,那他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在深思熟慮後,曹丕明白,雖然曹植這樣做宣傳效果很好,但太過寬泛,也不夠真誠。

因為曹植用詩詞歌賦的辦法宣傳,在上層人裡面,當然是覺得曹植很好,但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他們哪裡看得懂這些?

所以,曹丕很快有了決斷。

他完全可以開啟思路,換個角度切入,或許能夠取得完全不同的結果。

而曹丕的選擇便是真誠。

他帶著人,來到百姓耕地處,然後親自宣傳公子犁,同時自行嘗試耕種,沒有任何花裡胡哨,最能夠讓百姓感同身受。

那些個百姓,也是受寵若驚。

他們完全沒想到,尊貴的曹丕公子,竟然這般謙遜,要知道,他們只是尋常百姓。

並且,因為曹丕的展示,也讓百姓更加知曉公子犁的效果,接受度更高。

雖然曹植的宣傳,確實讓不少人都知道了這公子犁,但是真正瞭解並且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

畢竟普通百姓,哪裡聽得懂那些華麗的詞藻呢?

又或者說。

沒有什麼東西,比親眼目睹更有衝擊力。

而那些從詩詞歌賦中知曉公子犁的達官貴人,他們除了讚頌曹植,也不可能直接下場體驗,誰沒事去找罪受啊!

此刻,曹丕、曹植都將自己的選擇付諸實施。

可以說情況截然不同。

很快,這訊息也是傳到曹操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