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劉琦隆中對(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劉琦的視角,諸葛亮沒有太大反應。
不愧是臥龍鳳雛之一啊。
他繼續說道:
“先生之志,在下可做揣度,在天下、在漢室,在濟世救民,興萬世太平。”
聽到這裡,諸葛亮目光一凝,有了些反應。
劉琦卻沒有停頓,說道:
“當今天下紛爭未止,自董卓禍亂朝堂以來,漢室衰微,群雄並起。
曹操以弱勝強,自官渡大敗袁紹,終能一統北方,而今兵強馬壯、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勢無人能及。
江東孫權,自孫堅已歷三世,有江河天險,百姓歸附,更有諸多賢才投效,不可輕易圖謀,可以與之結為盟友。
而荊州之地,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又有益州、漢中之地,劉璋、張魯皆非陰君。
劉琦願請先生出山,助在下先為荊州之主、再取益州、漢中等地,可成鼎足之勢,三分天下而進取中原,方可興復漢室!”
這一連串講吓來,劉琦長出了口氣。
雖然隆中對的全文,他是背不下來了,但講清楚其中道理,卻沒什麼問題。
既然你不想跟咱出山,那本公子就先發制人,把你的隆中對搶了。
看你有什麼說法?
最開始時,諸葛亮還有些疑惑,等劉琦一句句講吓去,他的臉色已經變了。
還有這樣玩的?
你不是來請我出山嗎?
此刻所言天下大計,幾乎和諸葛亮心中所想一般無二,實在是匪夷所思?
難道劉琦會讀心術?
這也不可能。
遲疑不定的諸葛亮,小心問道:
“敢問公子,這些話是哪位高人指點?”
劉琦很淡定,從容不迫道:
“先生不要誤會,這都是在下肺腑之言,如今在此坦白,只為請先生出山。
若是先生不願,在下也無計可施了!”
諸葛亮心情很複雜。
這種感覺,確實很難和別人講清楚。
他感覺劉琦不像撒謊。
可為何,他們所想所謀,竟然這般相近,恐怕說出去也沒幾個人相信。
但事實就是如此。
雖然諸葛亮尚未投奔哪方。
可在他心中,已有三分天下之策。
就像自己珍藏的大寶貝,卻突然出現在別人手裡,要說沒想法是不可能的。
難道,竟是他們心有靈犀?
這個最不可能的想法,反倒變得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