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蘇東坡突圍(第2/3頁)
章節報錯
故事的主人公, 蘇軾終於登場。
第一章, 主要描寫的是蘇軾的年少……在眉山的年少時光。
看得出來, 這是一本架空歷史。
但是在祁績的筆下,這段歷史, 居然顯得很是真實。
彷彿歷史上,真的存在那麼一個地方一樣。
【嘉佑元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 19歲的蘇轍, 沿江東而下, 進京應試。】
【蘇軾以《刑賞忠厚之至論》, 獲得了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被歐陽修誤以為這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 蘇軾只得了個第二。】
看到這裡,張東水覆掌稱歎。
這個劇情,寫得特別有意思。
有點無形裝逼的感覺。
但是自己怎麼這麼愛看呢!
故事還在繼續。
蘇軾的母親和父親先後死去……
【而在治平三年, 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朝野之中,舊雨凋零, 蘇軾目之所及,早已經不是那年少時的意氣風發的安詳世界。】
【熙寧四年, 蘇軾被授為杭州通判。】
【熙寧八年,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已經去世十年。蘇軾寫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張東水看得眼眶都紅了。
這段故事筆力好強。
那種年歲的更迭, 歲月的巨手無情地傾軋著個人的命運。
愛與被愛的,生死兩茫茫。
孤獨與寂寥,力透紙背。
【熙寧九年,蘇軾在密州,想著已經七年沒有見到過弟弟蘇轍,他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元豐二年,蘇軾遭遇了烏臺詩案,被一貶再貶。他的人生開始了跌落……】
張東水認認真真地看著。
蘇軾,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年少時的聲名遠播。
然後在政見的不同裡,他的生命,開始了墜亡。
但蘇軾這個人,實在是太堅韌了。
政治上的不愉快,全都被他化作了生活上的豁達與暢快。
最後的最後,蘇軾死在了常州。
通篇看完。
張東水熱淚滿眶。
為蘇軾一生動盪的命運而心緒起伏。
這分明就是一篇。
自己分明活了大半輩子了。
為什麼。
還是會如此的入戲。
究其所以。
祁績筆下,塑造的蘇軾這個人物,實在是太有魅力了!
整本里,蘇軾似乎並沒有多少榮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