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調動天下巡撫總兵,獲得大量白銀(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為兵部尚書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天下兵馬皆聽其調動。
雖然調兵的決定權在皇帝手裡。
但皇帝哪有空去操心調動哪隻兵馬,研究哪場戰爭該不該發動。
這一切都得是兵部尚書先提出來。
皇帝只是拍板即可。
一般也不會有異議。
而承宣帝讓賈璉任兵部尚書,就是要賈璉名正言順的調動天下水師去搶石見銀山。
……
“擬題本,孫元化升登萊巡撫。”
“擬題本,沈有容起復為登萊總兵。”
“擬題本,設天津巡撫,由畢自嚴擔任。”
“擬題本, 孫傳庭升遼東巡撫。”
“擬題本,江西巡撫趙彥調任為山東巡撫。”
賈璉在任兵部尚書後,就在兵部的尚書值房內,發號施令起來。
無論是熟稔水陸炮戰的孫元化、還是曾有抗倭經驗的水師老將沈有容,以及善於後勤排程的畢自嚴與趙彥,和知兵更善於帶兵而能穩住遼東局勢的孫傳庭。
賈璉現在呼叫這些人, 明顯是早就準備好了要讓哪些人幫著他完成奪取石見銀山的任務。
所謂題本,自然就是以官衙的名義,向皇帝上奏的本。
與古裝劇裡的奏摺類似,只是名義不是以大臣自己的名義,而是官衙的名義。
很快,賈璉這些題本一上去,就被承宣帝親自批紅准予,形成了聖旨。
賈璉在收到這些批紅的題本後,還以兵部的名義,給這些人去了鈞令,要求這些人負責做什麼,而這些人很快也明白了各自的任務。
承宣帝把他讓西寧郡王在登萊訓練的兩萬水師也全部透過讓沈有容擔任登萊總兵的方式交給了賈璉。
沈有容在到達登萊之前,已經收到兵部的鈞令,且知道他擔任登萊水師的任務就是在接下來去倭國本土,進佔一塊石見銀山的地方。
沈有容在總督金學曾標營當將官時,就與金學曾一起合謀過,去進攻倭國本土。
因為那時倭國正在瘋狂侵略朝鮮, 再加上大康本土也常受倭患之害,他就和金學曾想著去倭國本土搞襲擊,迫使倭國撤兵。
為此, 沈有容還特地奉金學曾之命,收集過去倭國的各類情報,包括航海等資料。
只是後來朝廷沒有如他們的願,讓他們去打倭國本土。
而沈有容收集關於倭國本土這麼多年的情報也就沒有在軍事上發揮出價值,反而在貿易上發揮出了價值,使得他沈家靠著熟悉倭國這條貿易線,與薛家合作,發了不少財。
沈有容倒是沒想到,如今他都年過花甲了,朝廷居然又想起了他,而且一起復他,居然就是要他去打倭國。
這對於沈有容而言,倒是他一生未實現的遺憾。
所以,他也很積極,一路上從老家宣城坐船出發,就沒有靠岸停留過一日,很快就趕到登萊,與兼任登萊總兵的西寧郡王做了工作交接後,就開始籌備著去攻打倭國本土的軍事任務。
天津巡撫畢自嚴、山東巡撫趙彥則開始給沈有容調集糧草等各類軍需。
孫傳庭則到遼東後主動配合皮島總兵毛文龍對建州女真不斷地發動各類敵後襲擾戰術, 迫使建州女真暫時無法入關,進而影響大康朝廷揮師倭國的精力。
待到十月左右,沈有容就帶著兩萬水師官兵往倭國而來。
這是大康立國以來,第一次主動派出水師出海,向海外諸國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