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賈璉:賈珍你不配!(第2/3頁)
章節報錯
“也就想了這開源的法子。”
“只是沒想到, 承蒙天恩祖德,得了新織造之技, 棉布生產之力大幅度提升,以致於府裡棉布過剩,又沒多少百姓拿銀子買,只能用來換他們的力氣,大興工程,以利他業。”
賈璉說道。
徐光啟雖說不是來自後世的人,對很多後世知識不清楚,但畢竟是中過進士的,自然不笨,聽賈璉這麼一說,自然是明白的,也道:“一技提升是可利他業!如用此棉布為工錢,讓百姓積極於興修水利,就可使稻粱增產。”
說著,徐光啟就又道:“儒者,當從實而學,既然揚一技而利百業民生,可見,提升技藝,亦很重要。”
曾給皇帝上疏提升火器技藝,研製西洋火炮而御韃虜的徐光啟在對待科學技術方面還很開明的,且作為實學的信奉者,他也由衷地覺得賈璉給他上了一堂很好的實踐課,而因此轉身向賈璉深深一拜:“謹受教!公當為敝人先生!”
“不敢當!”
賈璉忙扶住了徐光啟。
接著,賈璉因見徐光啟很贊成提供科學技術,便又對徐光啟道:“實不相瞞,這新織造技術之利,敝人已分與朝廷。”
徐光啟聽後愣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敝人明白了,原來狀元公不只是為興家,亦是為救國也。”
徐光啟又要拜。
“切勿如此。”
賈璉回後,道:“敝人說這個,只是希望徐御史替寒府遮掩。”
徐光啟想了想,便道:“請放心!”
接著,徐光啟又道:“只是這隻怕難以不為人所知。”
“知道的人越少,知道的越晚,自然是最好的。因徐御史是第一個的對敝人言變法事的,敝人才會主動帶徐御史來這裡。”
賈璉回道。
徐光啟點頭表示明白。
“這叫多角稜堡?”谷濮
接下來,徐光啟又向賈璉詢問起了他正在讓莊戶們建造的堡城。
“沒錯,這種更利於火器為主的時代進行防禦,尤其是在多門大炮轟擊時,這種多角的稜堡,更能削弱大炮的威力。”
賈璉道。
“狀元公到底是武勳出身,對城防的理解更為高明,實不相瞞,據我查閱邸報所知,外虜的確也有火炮,這種稜堡城的確值得推廣。”
徐光啟道。
“土豆?”
徐光啟看著被榮府莊戶丟在地裡的土豆切塊,有些好奇。
“傳聞此物高產,但是否真的高產,還得實踐檢驗後再說,所以,我就把這一片的地劃成了試驗地,讓一批年邁不能做工程活,但能幹一些輕鬆農活的老莊戶為我試種。”
賈璉說道。
“是嗎,將來徐某倒是想來看看,民以食為天,若此物真的高產,倒是可利天下百姓。”
徐光啟笑道。
賈璉帶著徐光啟逛了有半日,給他說了些,後世實學發展和如今全球貿易和地理大發現的事。
徐光啟聽了很是震撼,也算是明白為何現在來大康的西洋番越來越多,為何李之藻在西夷人幫助下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展現的世界地圖與之前不同,另外為何西夷人會這麼闊綽,絲綢、瓷器、生絲大量購買,似乎有花不完的錢,以及為何白銀流入大康越來越多,百姓卻越來越窮。
當然,若不是賈璉知道徐光啟是屬於思想開明計程車大夫,也不會說這麼多。
而徐光啟也因此在與賈璉回城後,很是不捨得與賈璉分別,竟主動說道:“今日與狀元公相談甚歡,受益匪淺,感覺未至厭倦,不如,你我二人今夜抵足而眠,再談一晚如何?”
賈璉連忙拒絕,以家中妻妾會傷心為由,回了府。
徐光啟對此頗為悵惘,只得說將來再打擾。
賈璉一回府,因王熙鳳在賈母那裡,只平兒走來說道:“二爺,如您所料,果然有族中子弟在打聽織坊的事,也好在您和二奶奶提前有準備,讓我多在府裡安插眼線,不然還真不知道族裡的爺們中,還有這樣居心不良者。”
“是誰?”
賈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