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殿試,驚動帝駕(第2/3頁)
章節報錯
“好!”
賈璉答應著,心裡卻道:“哪裡會有下次,今日不過是做樣子給你看而已。”
這次會試,賈璉中的是第五名,依舊是五經魁之一。
而這些依舊得歸功於林如海留下的時文錄。
林如海把大康這一時期的四書五經的八股文趨勢都摸透了。
再加上賈璉自己在前世歷經數次大考,考試經驗二十多載,心態也不差,所以依舊還能混個好名次。
轉眼就到了殿試的時候。
按照規則,殿試只考一天,日暮交卷,然後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而殿試只考策問。
有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才頒發策題。
承宣帝時下最為在意的一是東北的女直,二是天下流寇流民,三是西南的土蠻。
而承宣帝這次殿試所出的策問題則是關於西南之事如何解決為妥。
在承宣帝看來,女直之患自上次官軍於關外慘敗而屢失城堡後,就已經為天下人熟知,貢士們想必已有準備,而流寇流民自太上皇禪位前就一直存在,唯獨西南的事是最近才開始嚴重的,可謂突然。
所以,承宣帝有意用這種突然出現的時事來考驗士子們。
賈璉看見這題後,因有著來自後世治西南的數百年經驗,也就並不覺得難,而且他也清楚,如今這個時代,已經到需要一種新的制度來統治西南的時候了。
當然,賈璉也不擔心他的答卷會令皇帝和讀卷大臣不滿意,覺得他說的不對。
因為殿試是零淘汰制的。
答得再離經叛道都會被取中,只是可能會成為墊底的同進士。
可同進士也還是進士不是。
賈璉也就洋洋灑灑地寫完了自己的答卷。
而殿試到閱卷日時,則會由八名讀卷官讀卷。
一般這八名讀卷官皆選自朝廷內閣九卿諸重臣。
這些讀卷官會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在卷子上加上圓圈、三角、斜線、豎線、叉五種記號。
圓圈越多越好。
然後,圓圈最多的十本才會進呈皇帝,由皇帝欽定出前十名來。
如果皇帝懶就只需欽定出前三名即可。
不過,讀卷大臣葉廷臣,在看見賈璉的策問答卷後,卻先皺起了眉頭,且在上面點了個叉,腹誹道:“黃口小兒,也敢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