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旱,餓殍遍野,流寇也漸有成規模之勢,正需籌餉會剿。”

“這些王公大臣們就沒一個把社稷放在心上的,整日筵宴作樂,真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承宣帝則因為透過錦衣衛提供的一些關於王公大臣的密報,在得知王公大臣一個個生活奢靡後,就氣得對北靜王吐槽起來。

如今的北靜王是剛剛繼承王爵的年輕郡王,與老北靜王屬於太上皇的老臣不同,小北靜王因和承宣帝自小相熟,皆有革新除弊之抱負,而深受承宣帝信任。

承宣帝也只有在北靜王面前毫不保留地坦露心扉,表現出憤怒、急躁、不安這樣的情緒出來。

北靜王聽後也跟著說道:“這次陛下以崇揚孝道為名,下詔旨準椒房娘娘們回鄉省親,而因此,各外戚大興土木,把一個個省親別墅蓋的如天宮寶境一般,皆有石崇般爭榮鬥奢之心,倒一點未體察聖意,而行節儉之德。”

“可不是,等著吧,現在他們有多張揚,將來就有多淒涼,到時候也怪不著朕,朕也不是不想給他們機會!”

承宣帝說到這裡又道:“想當初,四王八公乃是社稷穩固的基石,亦是皇權的保障,使政令得以通行;可現在,武勳、外戚、士大夫,已然合流,皆成社稷衰亡之痼疾!尤其是這四王八公里,除了你,就沒一個還能重現當年志氣,為朕膀臂,一掃弊政!”

“陛下的意思,臣清楚。”

“這天下,除了皇室,就是勳貴國戚,還有官紳,庶民。而這裡面,勳貴國戚與官紳漸同流合汙、沆瀣一氣,下奪庶民之業,上貪國家之利;陛下欲對其整頓,只能拉攏一批能實心為國者,重建根基,如當年四王八公之於先帝。如今就看,有沒有這樣的人,最好是原來的四王八公之後能恢復其祖之志。”

北靜王繼續說道。

“你說得對,你們這四王八公,底蘊深厚,朕其實並不想真的嚴打,比如封元春為妃,也非出於孝道,也是示好之意。”

承宣帝點點頭,又道:“可這滿朝勳貴很讓朕失望!罔顧國法,損公肥己,除了抄沒他們以實國庫,朕實難再有其他念想。”

“報!禮部已將今科北直隸鄉試中第舉子名單呈上。”

素來北直隸鄉試重要性就不亞於會試,皇帝基本上也會特別關注。

故而,在此科的北直隸鄉試結束後,禮部便將榜單呈遞到御前來。

此時,就有一小黃門將禮部題本遞到了承宣帝面前。

承宣帝接過題本細看起來,豁然,引起他注意的卻不是解元,而是第三名。

“賈璉,金陵賈氏,一等將軍賈赦之嫡長子。”

承宣帝喃喃念著題本上關於賈璉的資訊,劍眉微擰,接著,又細看起其他名字來,漸漸的,嘴角微揚,龍顏欣悅。

“你可知道賈璉此人?”

承宣帝看完後將題本遞給了北靜王,令其觀覽。

因為大康開創者,已深知,如今天下非同漢唐之時,世家門閥早已為官紳庶民所代,故已准許宗室藩王參政,如同也允許外戚參政一樣,所以,北靜王可以在御前看看題本奏疏。

北靜王此時也因聽到“賈璉”的名字而大感驚訝,如今聽承宣帝問後,便道:

“榮寧二公之後裔,臣只聞賈政之子寶玉,即娘娘之胞弟,頗為聰明,且銜玉而生,是賈家子孫中最堪指望的,而這賈璉雖系榮國府嫡子,素聞其不好讀書,好言談機變,且生性浪蕩好色,倒是沒想到他會舉業,還中孝廉。倒是臣偏信他人之言了。”

“還是第三名經魁!”

承宣帝起身扭腰,笑回道。

接著,承宣帝就轉身看著北靜王說:“朕看了,滿朝皇親國戚裡,就他一人在名單裡,可見我大康從宗室到勳貴外戚,求上進,願意效命王事的不多,以致於,參加此刻鄉試的人肯定沒幾個,要不然也不會就他一人。以他們的底蘊,不至於舉業多艱難!”

“有他一人,就意味著還有更多人,陛下應當高興。”

北靜王笑著回道。

承宣帝點首,對小黃門吩咐道:“傳諭,今晚朕在鳳藻宮用膳。”

鳳藻宮是元春的寢宮。

承宣帝這是因賈璉中第一事,而有進一步瞭解賈家的興趣,才突然想著去見見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