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陽宮發出了兩份詔令。

一是,遣左威衛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分往並、益、荊、揚四州大都督府,與府司相知鎮守。

二是,追贈先皇次子李孝為原王,李餘嗣原王爵位。

這兩份詔令,於吃瓜群眾來說算不上多麼重要,因為並不牽涉到大家的根本利益。

十六衛將軍分鎮地方,屬於正常輪換,雖然一次性地調出四個有點興師動眾,但以前也不是沒有先例。

至於李孝,要不是詔令上說起,大家根本就想不起先帝還有這麼一個兒子。

原王就原王吧,封號是什麼根本不重要,天后的態度最重要。

但一個追贈的王爺,就算是有個兒子繼承王位,那又如何呢?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根本就不會溜鬚拍馬,更不會趨炎附勢,我就是這樣一個鐵骨錚錚……

“喲,這不是牛郎中嗎?您到這清化坊有何貴幹啊?”

“天氣甚好,出來閒逛而已。馬郎中您呢?”

“在下有個親戚在這裡,這不是年節嘛,特來走動一下。”

“哦哦哦。”

郎中這個級別的官員,進步空間很大,想的也就多一些,也就更願意抓住每一個機遇。

再往上的侍郎、尚書,因為需要等空缺,也要注意個人形象,不能被人說汲汲於功名利祿,也就沒有親自下場,便由各自的管家或子侄到清化坊尋親或閒逛了。

其實大家都不傻,都明白咋回事兒。

不就是清化坊新鮮出爐了一個王爺嗎?

以前燒冷灶的機會沒抓住,就已經讓人很懊惱了,現在還不知道主動點,是不是就太沒有眼力見了?

小卡拉們自有福伯和駱賓王應付,不用擔心出問題。

而且,駱賓王那個人來瘋,居然像個交際花一樣往來穿梭,在人群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以前怎麼沒發現,老駱還有這本事呢?

“王爺,慎言!”張柬之這個老古板,訓人的話是張嘴就來,“王爺以國士待之,別人才能以國士報之。”

“謹受教!”李餘躬身行禮,懂禮貌的一比。

同在書房裡享受VIP包廂待遇的狄仁傑,就沒那麼事兒媽了:“孟將兄,今日事王爺大喜的日子,你何苦說那些掃興的話?王爺年輕,又是個跳脫的性子,不要強求。”

張柬之不聽這一套:“王爺位高權重,自當為臣民表率,豈可輕慢待人?”

李餘急忙擺手否認:“我算哪門子的位高權重,不過就是投胎的技術好點,託生在宗室而已。”

這還真不是李餘謙虛,跟這兩位大佬比起來,我啥都不是啊!

“王爺怎可過於妄自菲薄?難道是懷疑微臣的用心嗎?”張柬之又生氣了。

不是,您這還讓不讓人說話了?

我怎麼說什麼都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