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祖宗(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用啊!”
做為骨篤祿的頭號謀主,阿史德元珍很高興薛訥終於做出了改變。
為什麼他們大突厥能夠打到朔州,還不是九姓鐵勒之間同氣連枝,悄麼聲地放水的原因嘛!
薛訥如果一直保持原來的姿勢不動,就突厥那些輕騎兵,那些骨箭和破銅爛鐵,根本就沒有機會打贏唐軍。
當然了,唐軍也追不上他們,更不可能消滅他們。
所以,大家都只好打一場平平無奇沒輸沒贏的戰爭了嗎?
不,絕不。
唐軍的長處在於兵甲犀利,短處在於騎兵不多,騎術跟突厥騎兵也相差甚多。所以一開始阿史德元珍就制定了襲擾誘敵,各個擊破的法子。
奈何唐軍主帥雖然年輕,卻毫無年輕人的衝勁和熱情,面對我大突厥的各種挑逗居然無動於衷。
這特麼還是個爺們兒嗎?
是爺們兒就該勇敢地幹啊?縮成一團算什麼英雄好漢?
你不勇敢一點,我怎麼找機會削弱你打敗你?
只可惜,哪怕已經探明唐軍主帥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貴的兒子薛訥,哪怕是已經指名道姓罵薛仁貴八輩祖宗了,對方還是穩如老狗。
敵人如此消極怠工,沒招啊!
好在,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就在阿史德元珍一籌莫展之際,轉機來了。
薛訥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徵召九姓鐵勒裡面的霫族做輔兵了。
霫族東臨靺鞨,南接唐國,西鄰我大突厥,真真是夾縫中求生存、棍棒下討生活的牆頭草。
唐人以為他們好用,大家也都這麼覺得。
所以,如果我們讓霫族人行個方便,派出我族的勇士去替他們服這個勞役,他們一定不會不同意吧?
果然,助人為樂的事情不僅幫助者非常開心,受幫助的人更開心。
霫族首領白牙八臘不僅非常感激可汗的仗義相助,還很貼心地讓我大突厥的勇士換上霫族服飾,以免被人看出了端倪。
骨篤祿有些擔心,像霫族這種草原上的草隨風擺的部族,可靠嗎?
今天他們能背叛唐人,明天就能把我們給賣了。靠這樣的人,簡直就是把自己的腦袋送給野狼啊!
阿史德元珍笑道:“可汗還記得,當年薛仁貴坑殺九姓鐵勒十三萬降兵一事嗎?其中,傷亡最慘重的,對唐人最恨之入骨的是哪一部?”
“回紇?”
時間不長,骨篤祿當然記得,回紇人也一定會記得。
那麼,薛訥會不會也記得呢?
…… ……
每逢戰爭,死傷最多的最辛苦的其實不是那些披堅執銳的戰士,而是被徵發的民夫。
他們需要負責運送給養、輜重、軍械,關鍵時刻也有可能需要填壕溝。他們沒有軍餉,沒有武器,也不在名冊,無論立下怎樣的功勞,也不會有任何賞賜。
在後世,他們有個統一的名字,炮灰。
一場大戰下來,如果能回到家鄉就算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沒回去,婆娘也大多不會問,更不會哭哭啼啼尋死覓活。多半會收拾收拾那個不值一文的破家,轉頭就嫁給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