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大喜:“那你倒是先給奶奶生個重孫子玩呀?”

“呃……”

說實話,跟婉兒和柳眉月也真刀真槍地打了好幾次撲克了,可為什麼一直沒有動靜,李餘也拿不準。

時機尚未成熟,一切只能等日後多加努力了。

至於給天后生個重重孫子玩,那就只有靠自己的兒子多多努力了。兒子喲,這可比你小小年紀就簽下給老爸買個庫裡南的不公平條約艱鉅多了呀!

你這,就是個賣身契啊!

…… ……

李旦走了,跟沒走一樣。

唯一的變化只在於,李餘以前只能在天后和皇帝的印璽加蓋了之後,才能看看奏章的內容,現在卻需要他代行天子職權,臨朝聽政。

當然,龍椅是絕對不能坐的,那個位置目前只有李旦能坐,他就搬個小凳子,坐在天后旁邊,狐假虎威。

三省六部,三公九卿,那些比洛河裡的王八大不了多少的官員,理論上都要接受他的管轄。還有就是,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事情,理論上也都需要他來拿主意,給出指導性意見。

但,理論和實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比如,江南東道有奏,溫州大水沖毀四千餘家,栝州又大水流二千餘家。災情雖然不大,但落在受損的老百姓身上,那就是個天大的事情。

而對於這樣的災害的救治,朝廷自有一套工作流程。

有調撥糧食賑災的,有申請給地方減免賦稅的,還有御史臺派員監督具體落實的,皇帝要做的,能做的,其實不多。

千年封建王朝,基本上已經把職權劃分做得很明確,很到位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就算是放頭豬在那個位置上,也未必就做得很差。左右不過是簽字蓋章而已,有什麼難的呢?

更何況,就算李餘對這些具辦人的操守、能力不夠了解,還有天后在後面掌舵,絕不會讓大唐這艘大船傾覆了。

“你個不孝的傢伙,想把奶奶累死呀?”天后笑罵了一句,臉上卻並無慍色。

“什麼人有什麼命,孫兒我是個有福的人,就只能勞煩奶奶您多辛苦嘍!”

李餘實在不理解,既然天后是個事業型女強人,那就讓她好好的發揮,咱們在旁邊享福不就好了嘛,為什麼要對誰發號施令那麼計較呢?

讓你發號施令,你也得是那塊料呀?

“你呀,一向最會偷奸耍滑!”

天后笑了笑,對李餘這種憊賴性子既欣慰又無奈。

如果說剛開始只是順水推舟,需要有這麼一個太子安撫天下人心,現在,天后是愈發對這個時而聰慧絕倫時而無賴至極的孫子,是一百個滿意一百個放心了。

也許,等朕百年之後,李餘也會是個合適的繼承人吧?

可這個性子,還需要多多磨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