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如果親愛的殿下大侄兒能另外指一條發財的門路,那就更好了。

“您糊塗啊!誰告訴你,石炭只能用來生火了,還可以用來鍊鋼嘛!”

“石炭不能用來鍊鋼,燒出來的都是廢料,一碰就碎了。”

“你偷偷鍊鋼了?想造兵器?有鎧甲嗎?”李餘笑眯眯地看了武三思一眼,很有深意地問道。

常言說,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

你沒事兒的時候給自己鼓搗幾件小刀小槍啥的,官府一般也不怎麼追究,反正你也造不出強弓勁弩——就算是造出來了,在軍隊的制式裝備面前也是個渣渣灰。

但甲冑不一樣,誰弄誰死。

武三思也知道自己有點著急了,忙不迭地擺手:“沒有沒有,絕對沒有!我就是試試,想試試能不能造點農具啥的。”

“有也沒關係,天后還能不相信表叔您嗎?但是您注意過沒有,鍊鋼用的是什麼?”

“木炭啊!”

見李餘還是笑眯眯的,武三思趕緊找補了一句:“聽說,聽說而已。”

李餘也不點破武三思那點小心思,繼續引導:“木炭是怎麼來的呢?您不用看我,我也不知道怎麼來的,但我知道木炭是木頭做出來的。所以,石炭是不是也可以如法炮製呢?

“只要你能煉製出焦炭,我保證,武承嗣一定會跪著來求你!”

古代鍊鋼多采用木炭,成本高、效率低。受限於木炭的燃燒值,能達到的溫度有限,煉出來的都是熟鐵,做農具還行,當武器就夠嗆了。

想要達到武器級,就得多次敲打、滲碳、淬火,歷經數十上百次鍛打,造就了所謂的“百鍊鋼”的威名。

但這個純手工的階段,效率真特麼低得令人髮指。想要造出大批武器,實現李餘想要的“鐵甲洪流”,根本就不可能。

李餘不知道怎麼煉焦,只知道跟木炭乾餾類似。但他相信,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武三思一定會排除萬難、迎難而上,哪怕是左右為難,他也在所不惜。

雖然李餘沒有說具體的做法,但歷史經驗證明,信李餘能發財,所以,武三思一點為難都沒有就開始急吼吼地表態了:“事成之後,殿下得六成!”

六成?

武三思大概不知道這裡麵包含多大的利益吧?

只要煉焦成功,鋼鐵的產能一定會有爆發式的增長,隨之增加的還有煤炭的產量、鐵礦石的開採。

除了製造武器,大量的鋼鐵也一定會輻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說不定,在有生之年還能坐上火車、汽車、鐵甲艦,滿世界旅遊呢?

武三思帶著巨大的滿足和希望走了,駱賓王卻不那麼開心了:“殿下的奇思妙想微臣不敢評價,可把這兩樣東西都交給武氏兄弟,殿下不擔心嗎?”

一個鍊鋼,一個煉焦,一旦成功,這天下還有誰能製得住這二人?

“放心吧,他們兩個絕對不會合作!”

“為什麼?”

“只有兄弟之間,才是紅果果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