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偉大的燕大圖書管理員(第1/3頁)
章節報錯
直到火車開動那一刻,何成偉猛然發現事情不對。
明明他是遵照主編的指示,來燕京城找胡為民詳談中篇小說約稿一事的。怎麼到頭來,之前說的約稿沒提起,連胡老師新小說《甜蜜蜜》的發表也沒談妥……
“唉,我糊塗啊!”
這一刻,何成偉真想跳下車。因為,他沒有臉回去見主編。
……
《甜蜜蜜》在《燕京青年報》上的連載,終於迎來大結局。
超過一個月的連載,使得這部小說成為燕京及其周邊地區百姓心中的國民級作品。
巔峰時期《燕京青年報》超兩百萬份的銷量,證明了這部小說的影響力。
託了小說的福,七十年代末群眾體會不到追劇樂趣的遺憾,在《甜蜜蜜》上得到實現。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翹和黎小軍的愛情故事可謂婦孺皆知,逛故宮,等長城成了燕京青年男女約會的最佳地點。
小說在群眾中影響力十足,在報紙上,評論家們為了這部小說也是吵得不可開交。
喜歡這部小說的人認為黎小軍和李翹的愛情是自由戀愛,否則改開的基調,而且最後李翹為了黎小軍留在燕京當老師,也符合輿論宣傳需要。
反對的人認為這部作品描寫資本主義奢侈生活過於細膩,有為資本主義張目的嫌疑。而且這種跨國戀情並不被執政者認可,過度宣傳可能起到反效果。
雙方在報紙上吵得不可開交,燕京地區的各大報社也算是沾個光,雖然沒吃上肉,但也喝了點湯。
其實這些都在胡為民的預料中,讓他意外的是《甜蜜蜜》竟然沒有得到《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報刊的評論。
這說明什麼,說明這部小說雖然在燕京地區有影響力,但也僅此而已。
真想讓自己的作品產生轟動效應,除了作品的質量外,平臺也很重要啊!
他自覺《甜蜜蜜》足夠出色,奈何《燕京青年報》的影響力實在有限。
別看他發行量達到了兩百萬,但影響力還是比不上銷量幾十萬的《收穫》和《十月》。
胡為民有些失落,可他並不氣餒。
因為他足夠年輕,有大把時間創作小說,然後發表在有影響力的刊物上。
不過,小說大火後,他也不是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這不小說剛連載結束,教務處的馬老師就來找他了。
馬老師態度溫和且親切地詢問道:“小胡,最近在學校的工作還愉快嗎?”
“挺好的,門衛的工作很輕鬆,我也有更多時間用來創作。”胡為民道。
馬老師關心道:“小胡,最近有沒有創作其他作品?”
“沒有,不過明年一月,我還有其他作品發表。”胡為民道。
馬老師眼前一亮,隱約間有些興奮,“還是小說嗎,這回是發表在報紙上還是雜誌上?”
“是幾篇短篇小說,發表在雜誌上。”胡為民看到馬老師肉眼可見地興奮起來,又補充道:“我寫的是通俗小說,沒有發表在有名的文學雜誌上,而是發表在了滬上的《故事會》。”
“《故事會》?”馬老師一愣,明顯沒有聽過該雜誌的名字。
胡為民簡單介紹一番後,又取出前些天和稿費一起郵寄過來的雜誌樣刊,遞給馬老師。
馬老師接過樣刊,感覺挺新奇的。
他翻開《故事會》,果然看到了胡為民的幾篇小說。他仔細閱讀,發現小說寫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