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資訊傳播的速度雖然慢,可熱度過去的速度可一點都不慢。

半個多月前,每天寫給他的信是論麻袋裝,可到了半個月後,大眾彷彿忘了他這個話題中心人物。

好在胡為民又不是後世的小網紅,需要靠流量吃飯。他可是作家,靠作品說話的。

再者,這個年代還真沒什麼流量變現的渠道,你就算是在報紙上紅透半邊天,也沒有用。

胡為民可以穩坐釣魚臺,但青年報不可以。

之前,青年報靠著胡為民那波流量,報紙的日銷量從五六十萬份賣到了百萬份。

這年頭,百萬份是個檻,越過去的都是國內名頭響噹噹的,在全國有巨大影響力的報紙。

《燕京青年報》好不容易越過這個檻,可銷量沒能穩住,半個月後又掉了下來。

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他們沒有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青年報的社長和主編看著嘩嘩往下掉的銷量,那叫一個心如刀絞。

這些日子以來,主編每日長吁短嘆,趙莉莉看著也不是滋味。她想幫忙,可是沒有那個能力。她只是記者,即使每天出外勤採訪,沒有吸引力的新聞,也吸引不到讀者。

她唯一能想到就是胡為民,她覺得只要胡為民的小說寫出來,絕對能夠改變他們報社目前尷尬的局面。

只是寫小說不是寫新聞稿,她這段時間也瞭解過,即使是知名作家,寫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時間都是按年計算,胡為民即使有經驗,速度估計也快不到哪裡去。

“唉,還是要努力啊,趙莉莉!教員他老人家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光想著靠別人可不行!”

趙莉莉給自己加油鼓勁後,就準備收拾東西外出採訪。

她剛準備動身,樓下就有郵件送上來。

“趙莉莉,有你的郵件。”

趙莉莉隨手接過牛皮紙包裹的郵件,當她看到發件人姓名時,心臟狠狠抽動一下。

“是胡為民同志寄過來的,還有這個厚度,難道……”

趙莉莉抿抿嘴,心下有某種猜測。

她回到工位,用美工刀拆開郵件。映入眼簾的,是一沓厚厚的手稿。

《甜蜜蜜》,在看到手稿封面的書名後,她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翻開手稿後,趙莉莉認真看了起來。

小說的開頭是以女主角美籍華裔李翹的視角展開的,故事開始對美利堅的描寫並不多,但隱晦提及的幾個點,也讓她這個沒出過國的人感到眼前一亮。

比如李翹家裡住的是別墅,樓上樓下有電話,做飯有私人廚師,還有僕人,出行更是有豪華的私家車。

偶爾提及的窮人區和富人區,種族歧視,則被她下意識忽略。

畢竟那可是美利堅,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啊!

緊接著,李翹隨父親跟團坐飛機來到中國。在李翹眼裡,中國是神秘的,可又帶著一絲親切。從小到大,家裡人都告訴著她關於祖國的一些事情,除了課本知識外,也會請華裔老師教授她華夏曆史。

因為好奇,她私自離開訪問團,一個人在燕京城逛了起來,也因此和男主角黎小軍的腳踏車撞到一起。

李翹作為受害方,要求黎小軍當導遊,賠償她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