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不可思議道:“你是說,胡為民同志除了燕大門衛這個身份外,還是個青年作家?”

“是的,胡為民同志有一部短篇小說在最新一期的《故事會》發表。”說著,趙莉莉將她在回來路上順手買的《故事會》遞給主編。

主編接過雜誌,隨手翻到趙莉莉提到的那篇小說。

“《會說話的骷髏》?作者名字確實是胡為民。”

接下來,他當著趙莉莉的面,仔細閱讀那篇小說。

十幾分鍾後,主編反覆閱讀多遍,方才驚訝道:“這篇小說情節非常精彩,設定也很新穎,這真是胡為民寫的小說?”

“是真的,據說故事會的編輯還特意趕到燕京,和他約了幾篇稿子呢。”趙莉莉道。

主編惋惜道:“胡為民的小說好是好,就是不太適合咱們青年報刊登。”

“主編,我覺得胡為民同志不是那種只會寫一種型別小說的作家。”接觸過胡為民的趙莉莉對他很有信心。

主編敲了敲桌子,沉吟半晌後,點頭道:“這樣,你先把胡為民同志的採訪稿整理出來,之後呢,你再去找胡為民詳細聊一聊這事。”

“好的主編,我明白了。”

想法得到領導的認同,趙莉莉幹勁十足。

她很有信心,無論是對胡為民的採訪,還是那個約稿的提議,都會火!

……

趙莉莉整理採訪稿的時候,查劍英和陳建公等文學社成員也在替胡為民宣傳。

只是文學社到底人手有限,即使在賣力宣傳,傳播範圍也比較有限。

不過第二天,情況徹底改變。

因為《燕京青年報》刊登了關於胡為民的採訪報道。

讀者們這才知道,原來寫出《凌晨的光就在前方》的胡為民竟然只是燕大的門衛。

這份工作比不上工人,地位大約等同於後世的保安。

作者的職業揭開後,立刻在燕京地區引起了軒然大波。

某機關大院傳達室,

穿四個兜幹部裝的老劉拍著報紙冷笑:“門衛寫文章?怕不是找人代筆的!”正要取信的宣傳部小王猛地轉身:“劉叔,這話可落伍了——《人民日報》還說‘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呢!”牆外傳來一陣喧譁聲,蓋住了老劉嘟囔的“臭老九又要翻天”。

某紡織工廠,

女工潘小菊攥著報紙闖進休息室,激動得雙頰泛紅,“胡為民……胡老師和我們一樣!”

“胡老師是誰?”

“哪個胡為民?”

“小菊,什麼意思?”

潘小菊大聲道:“你們忘了嗎,就是寫了《凌晨的光就在前方》的胡老師!”

“什麼,胡老師也是工人?”

“我還以為他是大學老師呢!”

“是啊,看來咱們工人階級還是人才多啊!”

潘小菊驕傲道:“哈,讓你們平時不讀報。報紙上寫了,胡老師是農村來的,他寫下那篇文章的時候,還是燕大的門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