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將軍最終還是沒有忍住,開始動手了。

他們動手的那一刻,金啟正也沒跟他們墨跡。

帶著自己的人衝了過去。

因為民心所向,所有人都在幫金啟正,一瞬間,把兩個大將軍給打的節節敗退。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兩個大將軍就已經徹底失敗了。

金啟正砍了兩個大將軍,不過對他們計程車兵沒有進行任何的懲罰。

不僅如此,還把那些士兵的家人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只要他們願意為朝鮮而戰,成為朝鮮計程車兵,那麼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就能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

這個條件一出,誰還會當其他將軍的私人部隊?

頓時,其他將軍裡也有叛變的部隊了,這是金啟正故意誘導的,只要離開他們原來的將軍,來到金啟正下面嗎,那麼他們就是正規的朝鮮士兵。

這一番又一番的舉動,短短半年的時間,朝鮮的軍隊,就已經被金啟正給整合了起來。

之前的大將軍,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他給砍了。

這幫人,他一個都不敢用,沒辦法,只好開始從新人裡面挑選。

畢竟朝鮮也算是一個國家了,這麼多人,總有忠心他的。

自此,朝鮮歷史也出現了改變。

……

時間緩慢來到了1646年的夏天。

朱慈烺走在寬大的水泥路上,此刻的京城,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變。

之前修路都是城市與城市之間。

因為那個時候打仗太頻繁了,他們需要更快的機動能力,城內反而忽略了。

如今,大明外面已經沒有了任何戰事。

朱慈烺回到京城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思考著,能不能把京城裡面給變動一下。

於是,先把京城的路給翻新了。

水泥路的壽命有十年朝上,修好之後,最起碼十年不用擔心維護成本。

京城的百姓看到這種水泥路,可興奮了,在上面走,跑,跳,還倒掛金鉤。

朱慈烺還出臺了交通律法。

一開始,百姓們非常的不適應,他們覺的路就是給人走的,為什麼怎麼走還要寫進律法裡。

一旦發現不按照律法走路的,居然還要罰款。

不過時間久了之後,京城的百姓開始養成習慣。

因為路很寬,兩邊劃了走路的線。

中間就給馬車和快馬經過,以前總有馬跑的太快,撞人的案例。

自從這個交通律法出臺之後,撞人的案例就少太多了。

至於撞到人後怎麼辦,怎麼處理,也有相應的律法。

當百姓們發現這個東西居然這麼實用的時候,一個個也就不排斥了。

因為有沙俄的幾十萬俘虜和東瀛的幾萬人當勞工,每天都能生產出很多的原料。

大明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總算是把水泥路接通了百分之五十。

後續還是一個大工程,不過這個大工程,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各個城市,也開始效仿京城,按照京城的方式給他們的城市鋪路。

有錢的直接鋪,比如大同府,還有距離京城比較近的那幾個城市。

那幾個城市都和京城有貿易往來,所以,他們的經濟能力都不錯。